ZZB
浙 江 制 造 团 体 标 准
T/ZZB 0476—2018
低压电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
复合材料
The special flame retard ing reinforced polyamide composite for low voltage
electrical apparatus
2018 - 08 - 24发布 2018 - 09 - 30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ICS 83.080.20
G 32
ZHEJIANG MADE T/ZZB 0476—2018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 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温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中国质量认证
中心(排名不分先后)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际波、杨丰富、郑友明、张翔、郑京连、黄志杰、相军、徐纯。
本标准由温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ZHEJIANG MADE T/ZZB 0476—2018
1 低压电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领域断路器和接触器外壳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系统命名方法、 基本
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由聚酰胺为基础树脂,添加阻燃剂、增强填料等相关组分经过共混挤出制成用于断路
器和接触器两类低压电器外壳的复合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GB/T 1043.1—2008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 1634.1—2004 塑料 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 1844.1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GB/T 1844.4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4部分:阻燃剂
GB/T 2408—20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2547 塑料 取样方法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4207—2012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GB/T 5169.11 —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
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9341—2008 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 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
样的制备
3 命名系统
3.1 命名方法
低压电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命 名方法为:缩写代码+ 型号。
3.2 缩写代码
按照GB/T 1844.1 和GB/T 1844.4的规 定,低压电器外壳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归类于阻燃聚酰
胺复合材料,因此其英文缩写代码为 FR/PA(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
3.3 型号
ZHEJIANG MADET/ZZB 0476 —2018
2 3.3.1 型号结构
低压电器外壳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 材料的型号由聚酰胺类型、增强填料类型、增强填料含量及阻
燃剂类型四部分代号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应该用逗号分开,如图 1所示。
图1 型号结构
3.3.2 第一组代号
本组代号表示以不同聚酰胺为基础树脂制备的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类型,如表 1所示。
表1 代号、类型、化学组成对应关系
代号 类型 化学组成
6 聚酰胺6 ε-己内酰胺均聚物
66 聚酰胺66 乙二胺和己二酸缩聚物
46 聚酰胺46 丁二胺和己二酸缩聚物
610 聚酰胺610 己二胺和葵二酸缩聚物
612 聚酰胺612 己二胺和十二碳烷二酸缩聚物
12 聚酰胺12 ω-胺基十二烷基酸均聚物
3.3.3 第二组代号
本组代号表示增强填料类型, 其对应关系如表 2所示。
表2 代号与增强填料类型对应关系
代号 增强填料类型
G 玻纤
M 矿物
GM 玻纤+矿物
3.3.4 第三组代号
本组代号用数字表示其增强组分的质量分数 ,其代号与第二组代 号字母“G”或 “M”对应关系如表
3。
表3 代号与质量分数对应关系
增强填料类型 代号 质量分数/ % 适用误差范围
G 1 5玻纤 ±2
阻燃体系类
增强填料含量
增强填料类型
聚酰胺树脂类型 , , ,
ZHEJIANG MADE T/ZZB 0476—2018
3 表3 (续)
增强填料类型 代号 质量分数/ % 适用误差范围
G 2 10玻纤 ±2
3 15玻纤 ±2
4 20玻纤 ±2
5 25玻纤 ±2
6 30玻纤 ±2
7 35玻纤 ±2
8 40玻纤 ±2
9 45玻纤 ±2
M 1 5矿物 ±2
2 10矿物 ±2
3 15矿物 ±2
4 20矿物 ±2
5 25矿物 ±2
6 30矿物 ±2
7 35矿物 ±2
8 40矿物 ±2
9 45矿物 ±2
GM 12 5玻纤+10 矿物 ±2
33 15玻纤+15矿物 ±2
24 10玻纤+20矿物 ±2
35 15玻纤+25矿物 ±2
... ...
3.3.5 第四组代号
根据GB/T 1844.4标准规定,将阻燃体系用代号标识,代号和对应的阻燃体系类型关系如表 4。
表4 代号与阻燃体系类型对应关系
代码 N P B NP Q
阻燃体系类型 氮系 红磷 溴系 有机膦 其它阻燃体系
3.4 命名举例
命名举例如表5 所示。
表5 命名举例
材料描述 命名
玻纤增强 30%的氮系阻燃 PA66材料 FR/PA66, G,6,N
玻纤增强 30%的氮系阻燃 PA66材料 FR/PA66, G,6,N
玻纤增强 30%的磷系阻燃 PA66材料 FR/PA66, G,6,P
玻纤20%+矿物10%增强的溴系阻燃 PA46材料 FR/PA46, GM,42,B
ZHEJIANG MADET/ZZB 0476 —2018
4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研发
4.1.1 低压电器外壳专用聚酰胺复合材料应具备阻燃、增强功能的设计能力 。
4.1.2 应采用模流分析软件对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 材料注塑成型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4.1.3 应建立低压电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注塑表面缺陷应用评价方案,并形成指导文
件。
4.1.4 应采用AC寿命测试软件及设备对接触器成品进行电寿命试验分析,评估其耐击穿特性。
4.1.5 应采用温升与特性测试软件及设备对断路器成品进行温升、长延时及短延时试验分析,评估其
耐温特性。
4.2 原材料
4.2.1 产品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应符合 REACH法规高度关注物质、 RoHS指令中的相关限制要求 。
4.2.2 产品所使用的聚酰胺基础树脂为本 色全新料 ,不应使用回收料。
4.3 生产工艺及装置
4.3.1 应采用先进的智能中央供料输送系统、自动配料系统、自动失重下料系统进行生产,物料配比
精度控制在 0.5%以内。
4.3.2 应采用特殊螺杆组合的高扭矩高转速双螺杆挤出机设备进行生产。
4.3.3 应采用先进的智能干式除尘、湿式除气等环保设备,确保生产达到环保要求。
4.4 检测能力
4.4.1 应具备常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漏电起痕指数( CTI)、耐热性能、电性能、AC 寿命试验及
温升特性试验的测试能力。
4.4.2 应具备微机控制热变形维卡试验机、垂直燃烧测试仪、灼热丝测试仪、漏电起痕测试仪、色差
仪、AC寿命试验测试设备及温升与特性试验测试设备。
5 技术要求
低压电器中的断路器和接触器两大产品所使用的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性能指标应分别 符合表6
和表7中的规定:
表6 断路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序号 项目 测试方法 单位 技术指标
1 拉伸强度( σy) 6.3 MPa ≥75
2 断裂伸长率( εb) 6.3 % ≥2.0
3 弯曲模量( Ef) 6.4 MPa ≥5500
4 热变形温度(1.8MPa) 6.5 ℃ ≥180
5 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 6.6 kJ/m2 ≥30
6 灼热丝(960℃, 0.8mm) 6.8 s ≤15s
7 漏电起痕指数值(CTI) 6.9 V ≥500
ZHEJIANG MADE T
T-ZZB 0476—2018 低压电器外壳专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3: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