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9.100.10
Q 36
T/ZZB 1673 —2020
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Glass fibre multi- axial stitched fabrics
2020 - 08 - 26发布 2020 - 09 - 0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1673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品代号 .......................................................................... 1
4 产品规格 .......................................................................... 2
5 基本要求 .......................................................................... 2
6 技术要求 .......................................................................... 3
7 试验方法 .......................................................................... 4
8 检验规则 .......................................................................... 6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7
10 质量承诺 .........................................................................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层合板中玻璃纤维体积含量的计算 .................................. 8
T/ZZB 1673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成如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
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海宁市马桥经编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杨、吴鲜鲜、谈菊生、邵芳芳、傅卫林、尹佳俊、张惠芳、岳荣良、沈国康、
桂小红、吴彩云、贾晓杰、田伟、杨陇峰、肖浩声、张姿叶。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顾红烽。
本标准由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1673 —2020
1 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以下简称“织物”)的产品代号、产品规格、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为主要原料,以线圈缝编而形成的多轴向缝编织物。该织物主要
用作纤维增强塑料的增强材料,例如用于制作风机叶片、船艇、体育器材、贮罐、管道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040.4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
验条件
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 4202—2007 玻璃纤维产品代号
GB/T 5258 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9914.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含水率的测定
GB/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14460—2015 涤纶低弹丝
GB/T 17470—2007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GB/T 18369—2008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3 产品代号
织物代号包括下列要素:
a) 用数字表示织物的层数;
b) 用字母LF表示多层织物,后接方括号“ []”;
c) 方括号内依次为:玻璃代号,代号按 GB/T 4202—2007 表1的规定,后接织物总的单位面积质
量(以g/m2为单位)和纱线排列方向,单位面积质量和纱线各排列方向之间用逗号隔开。
1) 0°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平行;
2) 90°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垂直;
3) +α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呈 +α夹角;
4) -α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呈 -α夹角。
T/ZZB 1673 —2020
2 d) 如有必要,也可以按每层单位面积质量和纱线的排列方向表述,各层间以“∥”号连接,并以
从下到上为序;
e) 制造商标记,放在圆括号内;
f) 用数字表示织物的宽度,以 mm为单位。
示例:
由二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500 g/m2,排列角度为 0°和90°,宽度为1 270 mm,制造商标记为 BX的无碱玻璃纤维多轴
向缝编织物代号为:
2LF[E1 000,0°,90°](BX)—1270
或2LF[E500,0° //E500, 90°](BX)—1270
4 产品规格
织物的组合方式与典型规格见表 1。
表1 织物的组合方式与典型规格
轴向 典型轴向组合方式 典型单位面积质量/ (g/m2) 典型宽度范围/mm
双轴向 0°/90°
+45°/-45° 450、600、800、850、1 000、1 200、1 250 200~2 540
三轴向 0°/+45°/- 45°
+45°/90°/-45° 750、800、850、900、1 200、1 350、1 400 200~2 540
四轴向 0°/+45° /90°/-45° 800、1 200、1 400、1 700、1 800 200~2 540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根据客户需求研发设计产品,应设计确定纱线种类、铺层方向、织物每个方向单位质量分配等
参数。
5.1.2 根据客户产品特点利用 CAD软件,设计裁切织物形状。
5.2 原辅材料
5.2.1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应符合 GB/T 18369—2008 中非短切类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要求,且断裂
强力应不小于 0.40 N/tex,含水率应不大于 0.1 %。
5.2.2 缝编线应符合 GB/T 14460—2015 中优等品的要求。
5.3 工艺装备
5.3.1 配备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 2。
表2 温湿度控制范围
月份 温度/℃ 相对湿度/%
5~10 25±5 30~75
11~4 20±5 30~75
T/ZZB 1673 —2020
3 5.3.2 多轴向经编机配备轴向角度+30°~+90 °和-30°~-90°任意角度可调节的铺纬装置。
5.3.3 配备可分段张力设置中心卷取的卷取装置。
5.3.4 配备在线断纱检测装置。
5.3.5 配备可对织物进行个性化裁剪的全自动裁剪设备。
5.4 检验检测
5.4.1 具有对玻璃纤维无捻粗纱进行线密度、可燃物含量、含水率 、断裂强力检测的设备并开展检测。
5.4.2 具有对织物进行含水率、单位面积质量、宽度、外观检测的设备并开展检测。
5.4.3 具有对层合板进行玻璃纤维体积含量、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压缩强度、压缩弹性模量、
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检测的设备并开展检测。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
6.1.1 织物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污渍、油渍、杂物等疵点 。
6.1.2 织物外观疵点程度及分类按表 3规定。每个主要疵点计 2分,每个次要疵点计 1分,以卷为单
位,每100 m2不应超过 10分,且主要疵点不 应超过3个。
表3 外观疵点程度及分类
疵点名称 疵点程度 疵点分类
主要疵点⊙ 次要疵点△
断经 1根,长度<300 mm;或连续 2根,
长度<150 mm — △
1根,300 mm
T-ZZB 1673—2020 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37: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