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20 B20/39 备案号:31384-2011 青 DB63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the standard of observating and recording on Juema variety 2011 - 08 - 23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 1016—2011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由青海民族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乔、包锦渊、李宁、韦梅琴、沈宁东。 I DB63/ 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蕨麻品种的生育期、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产量等的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蕨麻育种、区域试验、生产试 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8 食品中总糖的测定 GB/T 5009.9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基株 基株是指播种的蕨麻块根萌发所形成的植株。 3.2 间隔子 间隔子是指蕨麻匍匐茎上每相邻两分株间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3.3 游击型 游记型是指由于蕨麻的间隔子较大,平均在7.5厘米以上,使蕨麻的整个植株开展度较大,这种植 株类型称为游击型。 3.4 密集型 1 DB63/ T 1016—2011 密集型是指由于蕨麻的间隔子较小,平均在5.0厘米以下,使蕨麻的整个植株开展度不大,这种植 株类型称为密集型。 3.5 分株 分株是指蕨麻匍匐茎节部所形成的子株。 4 品种名称及来源 4.1 品种名称 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 4.2 种、变种 4.3 品种来源 5 记载项目和标准 5.1 生育期 5.1.1 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5.1.2 出苗期 全田50%的幼苗出土日期(以月、日表示)。 5.1.3 匍匐期 全田75%的基株从其根系的顶端发出一级匍匐茎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1.4 开花期 全田75%的植株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1.5 块根膨大期 全田75%的植株花凋落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1.6 成熟期 全田90%~95%的植株茎叶枯黄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1.7 收获期 实际收获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2 生育期间天数及积温 播种期到出苗期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2 DB63/ T 1016—2011 出苗期到匍匐期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匍匐期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开花期到块根膨大期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块根膨大期到成熟期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5.3 全生育期 从播种至采收所需的天数(以天表示)。 5.4 熟性 蕨麻采收均在秋季或春季,不考虑熟性。 5.5 形态特征 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20株观测记录,并计算平均值,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5.5.1 5.5.1.1 植株 植株类型 分密集型、游击型。 5.5.1.2 开展度 在匍匐期末,测量茎叶横展四周最宽处的宽度(厘米)。 5.5.2 5.5.2.1 幼苗 幼苗颜色 100出苗后观察,呈灰绿、绿、深绿等。 5.5.2.2 生长习性 直立:75%复叶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75%复叶匍匐于地面。 半直立:直立向上生长的复叶和匍匐于地面生长的复叶各占50%。 5.5.3 5.5.3.1 叶 复叶数 随机取10株基株,测量复叶的数量,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 ——少:复叶数<6 片; ——中:6 片≤复叶数<8 片; ——多:复叶数≥8.0 片。 5.5.3.2 复叶长 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从叶基部到叶尖的长度,取平均值,用厘米表示。分短、中、长 三级: ——短:复叶长<7.0 厘米; 3 DB63/ T 1016—2011 ——中:7.0 厘米≤复叶长<10.0 厘米; ——长:复叶长≥10.0 厘米。 5.5.3.3 小叶数 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每复叶的小叶数,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 ——少:小叶数<15 片; ——中:15 片≤小叶数<19 片; ——多:小叶数≥19 片。 5.5.3.4 小叶叶形 分近圆形、长圆形、卵形、倒卵形等。 5.5.3.5 小叶叶缘 分锯齿、重锯齿、羽状浅裂、羽状中裂等。 锯齿 5.5.3.6 重锯齿 羽状浅裂 羽状深裂 小叶面积 4 DB63/ T 1016—2011 随机取10片发育成熟的复叶,测量复叶中部最大小叶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的乘积,取平均值,用 平方厘米表示。分小、中、大三级: ——小:小叶面积<1.2 平方厘米; ——中:1.2 平方厘米≤小叶面积<2.4 平方厘米; ——大:小叶面积≥2.4 平方厘米。 5.5.3.7 小叶绒毛 用放大镜观测,分密集、中、少、无四级。 5.5.3.8 叶色 分浅绿、绿、灰绿等。 5.5.4 5.5.4.1 匍匐茎 数量 匍匐期后期,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一级匍匐茎的数量,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 ——少:匍匐茎数量<4 条; ——中:4 条≤匍匐茎数量<8 条; ——多:匍匐茎数量≥8 条。 5.5.4.2 总长度 随机取10株,测量所有一级匍匐茎的总长度,取平均值,用厘米表示。分短、中、长三级: ——短:匍匐茎总长度<100 厘米; ——中:100 厘米≤匍匐茎总长度<150 厘米; ——长:匍匐茎总长度≥150 厘米。 5.5.4.3 总分株数 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植物所有一级匍匐茎上分株的总和。取平均值,分少、中、多三级: ——少:总分株数<40 株; ——中:40 株≤总分株数<70 株; ——多:总分株数≥70 株; 5.5.4.4 间隔子 随机取10株,测量每株植物2条一级匍匐茎分株间的距离,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分短、中、长 三级: ——短:间隔子<4.5 厘米; ——中:4.5 厘米≤间隔子<10.0 厘米; ——长:间隔子≥10 厘米。 5.5.4.5 色泽 分绿、紫红、褐色等。 5.5.4.6 茎粗 5 DB63/ T 1016—2011 随机取10株,测量一级匍匐茎基部的直径,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分细、中、粗三级: ——细:匍匐茎粗<0.1 厘米; ——中:0.1 厘米≤匍匐茎粗<0.2 厘米; ——粗:匍匐茎粗≥0.2 厘米。 5.5.5 花 5.5.5.1 花柄长度 随机取10朵花,测量花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分短、中、长三级: ——短:花柄长度<3.0 厘米; ——中:3.0 厘米≤花柄长度<5.0 厘米; ——长:花柄长度≥5.0 厘米。 5.5.5.2 花冠大小 随机取10朵花,测量花冠的直径,取平均值,以cm表示。分小、中、大三级: ——小:花冠大小<1.5 厘米; ——中:1.5 厘米≤花冠大小<3.0 厘米; ——大:花冠大小≥3.0 厘米。 5.5.6 块根 5.5.6.1 块根形状 分球状、葫芦状、线结状、棒状等。 5.5.6.2 块根色泽 分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等。 5.5.6.3 块根整齐度 随机取成熟块根1kg,统计同形状块根的重量所占的百分比,分不整齐、较整齐、整齐三级: ——不整齐:同形状块根重量的百分比<35%; ——较整齐:35%≤同形状块根重量百分比<75%; ——整齐:同形状块根的重量≥75%。 5.6 品质性状 5.6.1 单株结块根数 在成熟期随机调查10株,测量单株结块根的个数,计算块根直径超过3毫米的数量,计平均值。 5.6.2 单株产量 在成熟期随机调查10株,挖块根称重,计平均值(克/株)。 5.6.3 百粒重 随机取100粒块根,称重,重复3次,3次测量数据的偏差大于10克时,则重新测量。 5.6.4 水分含量 6 DB63/ T 1016—2011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水分的测定,按GB/T 5009.3规定执行。 5.6.5 灰分含量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灰分的测定,按GB/T 5009.4规定执行。 5.6.6 淀粉含量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淀粉的测定,按GB/T 5009.9规定执行。 5.6.7 蛋白质含量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蛋白质的测定,按GB/T 5009.5的规定执行。 5.6.8 总糖含量 收获后7天内测定,以百分率表示。总糖的测定,按GB/T 5009.8的规定执行。 5.6.9 口感 将块根煮(蒸)熟后品味,分3级: ——好:具有蕨麻固有的气味,味甜,无异味。 ——中:具有蕨麻固有的气味,味微甜,微涩。 ——差:具有蕨麻固有的气味,不甜,涩,有异味。 5.7 抗逆性 5.7.1 耐旱性 干旱条件下,晴天中午观察,分三级: ——耐旱:植株生长正常。 ——中等:植株顶部或中部叶片有萎蔫症状。 ——不耐旱:全株叶片有萎蔫症状。 5.7.2 耐寒性 在气温0℃以下时,观察植株症状,分三级: ——耐寒:植株生长正常。 ——中等:植株部分叶片发黄。 ——不耐寒:全株有冻害症状。 5.7.3 耐贮性 在4℃贮藏条件下,于贮藏期结束后,进行调查,分三级: ——耐贮:块根腐烂率<5%。 ——较耐贮:5%≤块根腐烂率在<10%。 ——不耐贮:块根腐烂率≥10%。 5.7.4 抗病性 在病害发生时,如实记载病害种类,调查严重度、病情指数和损失率(%)。 5.7.4.1 严重度 7 DB63/ T 1016—2011 记载苗期、田间生长期、收获期以及贮藏期发生的病害种类及严重程度,分六级: ——0 级:免疫,无任何病害症状; ——1 级:高抗,植株上仅有个别病斑; ——2 级:抗病,植株 30%叶片上有病斑; ——3 级:中感,植株 50%叶片上有病斑; ——4

pdf文档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016-2011 蕨麻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31: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