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7.140.10 X5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226—2011 代替 DB35/T 121.9-200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2011 - 12- 3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3 -15 实施 发 布 DB35/T 1226—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规范。 本标准是对DB35/T 121.9-2001《闽北水仙精制加工技术规范》的修订。本标准与前版的主要差异: 1) 修改了工艺流程,由原来的图表改用文字表述。 2) 精制设备增加了色选机。 3) 修改了拣剔和烘焙的要求。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 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 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35/T 121.9-2001《闽北水仙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1年5月1日,2011年12月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荣健、肖弘、郭雅玲、吴光兴、吴族良、胡守久、严林华、刘成龙、吴振群、 余荣清。 I DB35/T 1226—201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闽北水仙精制的加工工艺、精制机械主要技术参数、毛茶验收、入库、毛茶拼配、付 制、筛网组合、筛号茶取料、拣剔、烘焙、 摊凉、匀堆装箱。 本标准适用于闽北水仙精制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B/T 10095 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3 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验收→归堆→付制→筛分→风选→拣剔→筛号茶拼和→烘焙→摊凉→拣杂→拼配→ 匀堆→ 包装→成品茶。 4 精制机械主要技术参数 精制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见附录A。 5 毛茶验收、入库 5.1 验收 进厂毛茶应按相应的标准规定进行验收。 5.2 入库 毛茶验收后,应按SB/T 10095的规定按产地、季别、等级分别入库堆放。 6 毛茶拼配、付制 6.1 拼配原则 6.1.1 根据需生产的成品茶等级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拼配比例的拼配 方案。 6.1.2 拼配应遵循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全年同一级型、 不同批次的成品质量应均匀一致,品质稳定。 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执行标准的原则。 1 DB35/T 1226—2011 6.1.3 拼配包括制订拼配方案配制小样、检验验证、成本测算、 审核批准等程序。 6.2 付制 应按批准的拼配方案、把毛茶批量投入精制加工。 7 筛网组合 7.1 滚筒园筛机筛网组合,见表1。 表 1 滚筒园筛机筛网组合 序 号 方孔数/吋 7.2 1 2 3 4 2 3 4 5 平面园筛机筛网组合,按表2要求。 表 2 平面园筛机筛网组合 序 号 方孔数/吋 7.3 1 2 3 4 5 4 5 6 8 10 抖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3。 表 3 抖筛机筛网组合 序 号 方孔数/吋 7.4 1 2 3 4 2 3 4 5 跳跃式拣梗机筛网组合见表 4。 表 4 跳跃式拣梗机筛网组合 7.5 段(号)茶 捞头 上段 中 段 方孔数/吋 5 6~7 8~10 下 段 10~12 下段茶平面圆筛机筛网组合见表 5。 表 5 下段茶平面圆筛机筛网组合 序 号 方孔数/吋 8 2 3 4 5 6 10 13 16 20 24 40 筛号茶取料 8.1.1 8.1.2 8.1.3 8.2 取料方法:采取单等级和多等级两种以上原料拼配方法,单级成品收回。 毛茶打堆:根据拼和表,将毛茶原料按不同号茶分层打堆。 毛茶投放:垂直开堆,按平园捞筛机的最佳台时产量及原料情况投放,投放应均匀连续。 筛号茶筛分 b) 2 1 捞筛机捞出的面张茶经梗叶分离机处理后,捞面经抽枝、过切处理,再做毛茶头单独处理; DB35/T 1226—2011 滚筒式筛分机分号茶处理; 平面园筛机细分号茶处理。 c) d) 8.3 筛号茶风选 8.3.1 所有孔号茶均需要经过风选后分出重质沙口、草毛等, 本身茶进入取梗机,轻身茶进入轻身路 处理后进入取梗机。 a) 沙口茶剔除夹杂物后归正茶; b) 轻质茶剔除杂物,处理草毛后,归作付茶。 8.3.2 各孔风选出的轻身茶,重新打堆后,经联机的轻身路处理。 8.4 抖筛分拣 用抖筛机分清茶叶的大小、粗细。 8.5 正茶取梗 各号茶先经机械取梗,梗口含茶量超过 10%必须重新加工。 机械取梗后,进入色 选机或手工拣剔,拣出粗片、梗和杂物。 a) b) 9 拣剔 手工或机械拣剔各级别茶,按闽北水仙各级别茶的要求,对照标准验收。 10 烘焙 10.1 各号茶应按比例拼和匀堆,要求上、中、 下比例均匀适当,不可脱档。 10.2 烘焙时投放茶叶应均匀、厚薄一致,厚度 2 ㎝~5 ㎝。 10.3 按各级成品标准样要求,掌握适宜温度,火候要求稳定均匀,低温慢烘,时间 100min~180min。 11 摊凉 烘焙后需适度摊凉后再装袋。 12 匀堆装箱 12.1 按拼配后的比例进行均匀打堆。 12.2 装箱:按各级茶叶装箱重量要求进行装箱、密封、捆扎。 3 AA DB35/T 1226—20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闽北水仙精制机械参数、规格介绍 A.1 滚筒园筛机 用于初步分出茶叶的长短、粗细。筛网长3600㎜~4000㎜,滚筒园筛直径90㎜~1000mm,转速 25转/min~32转/min。 主要结构有:园筒筛,斜度调节器,传动设备,输送装置,机长4000㎜~5000㎜,宽1260㎜~ 1360㎜,高2000㎜,台时产量800㎏~1000㎏。 A.2 平面园筛机 用于分离茶叶的长短和大小,筛面长度1500㎜~1600㎜,宽度700㎜~800㎜,筛床倾斜度6度~7 度, 转速180转/min~220转/min。 主要结构有:筛网、筛床、传动设备、输送装置、机架。台时产量450㎏~500㎏。 A.3 抖筛机 用于分清茶叶的粗细,筛面长1800㎜,宽780㎜,筛床倾斜度约5度~8度,转速250转/分~ 270转/分,台时产量200㎏~300㎏。 主要结构有:筛床、筛面、机架、传动机构和输送装置。 A.4 风选机 以吹风式为主,用于分清茶叶的轻重和除去草毛和杂质。 箱体长4800㎜,宽750㎜,箱里有出茶隔 板5块,两相邻出茶门中心距400㎜~500㎜。 主要结构有:风机、分茶箱、传动设备、输送装置等,选别档次六档,台时产量80㎏~120㎏。 A.5 拣梗机 有阶梯式和跳跃网式两种。 A.5.1 阶梯式拣梗机 利用茶叶和茶梗的不同物理特性来进行分离, 拣床工作宽度780㎜~820㎜,倾斜度7度~10度,振 幅为1.5㎜~2㎜,台时产量为 40㎏~50㎏。 主要结构有:机架、拣床、滑杆、传动装置和送茶装置。 A.5.2 跳跃网式拣梗机 利用茶叶的梗、叶物理特性不同, 达到梗与叶分离的效果,筛床长为2250㎜,宽度为750㎜,倾斜 度6度~7度,台时产量为90㎏~110㎏。 主要结构有:筛床、筛网、传动设备、输送装置、机架。 4 DB35/T 1226—2011 A.6 烘干机 用于茶叶干燥,利用气流作热介质,降低茶叶含水量, 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促进和稳定茶叶 品质。 主要结构有:烘箱、热能发生炉、输送装置、传动设备等,烘箱内有百叶链板6~12层,烘茶温度 100℃~200℃,台时产量100㎏~150㎏。 A.7 色选机 用于茶叶的拣剔,提高茶叶的拣剔效率。 主要结构有:高速线阵CCD图像传感器、高精度镜头、电磁阀、其他机械装置等。台时产量300㎏~ 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5/T 1126-2011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DB35/T 1126—2011 * 2012 年 5 月第一版 2012 年 5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226-201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226-201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226-201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226-2011 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45: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