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7.140.10 X 5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8—2012 代替 DB 34/T 258-2002 太平猴魁茶工艺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2 - 12 -24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1 - 24 实施 发 布 DB34/T 258—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258-2002 《太平猴魁茶工艺规程》。 本标准与 DB34/T 258-200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1 采摘期中“农历‘谷雨’前后”改为“4 月中旬前后”; ——5.4 采摘要求中增加“留鱼叶并采用提手采”内容; ——5.5 鲜叶管理中增加“晴天气温高、空气干燥,鲜叶盖上湿布”内容; ——6.2.1 摊放中增加“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鲜叶摊放在竹 匾、晒垫上,摊放时间为 4 h~6 h”等场所要求及摊放时间内容; ——6.3.1 杀青中“空锅温度 100℃~150℃左右”改为“空锅温度 120℃左右”; ——“4.4 烘焙(做形)”改为“6.4 整形”,增加网夹整形内容; ——“4.4.1 头烘”改为“6.5.1 头烘”,增加烘箱烘焙头烘内容; ——“4.4.2 二烘”改为“6.5.2 二烘”,增加烘箱烘焙二烘内容; ——“4.4.3 三烘(足火)”改为“6.5.3 三烘”,“历时约 30 min”改为“历时约 20 min”; ——取消 4.5 装桶; ——“5 生产设备及参数”改为“4 基本要求”。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区茶业协会、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山区质 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继凡、李继平、娄毅、宋彩霞、汤仁畅。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258-2002。 I DB34/T 258—2012 太平猴魁茶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平猴魁茶的工艺流程图、基本要求、鲜叶要求、制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山区境内的太平猴魁茶加工制作工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 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见图 1。 鲜叶 拣尖 摊放 杀青 三烘 二烘 头烘 整形 图1 工艺流程图 4 基本要求 4.1 生产设备 4.1.1 应符合 NY/T 5019 的规定。 4.1.2 杀青锅:平口深底铁锅,口面直径约 50 cm,深约 50 cm(含 4.1.2 中锅沿 12 cm)。 4.1.3 灶:用砖与水泥砌成灶台,锅口向上砌锅沿 12 cm,灶台高 80 cm,每灶两口或多口锅。 4.1.4 网夹:长度 80 cm 左右、宽度 80 cm 左右。 4.1.5 烘箱:长 85 cm 左右,宽 85 cm 左右,高 100 cm 左右,5~6 层。 4.1.6 烘笼:由烘顶、烘圈组成的,均用竹篾编成,烘顶直径 85 cm~100 cm,烘圈高 45 cm,直径 80 cm。 4.2 加工场所 应符合 NY/T 5019 的规定。 1 DB34/T 258—2012 4.3 加工设备及用具 应符合 NY/T 5019 的规定。 4.4 人员要求 应符合 NY/T 5019 的规定。 5 鲜叶要求 5.1 采摘期:4 月中旬前后,当茶园中有 10%的芽叶达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开园采摘。 5.2 鲜叶标准:一芽三、四叶。 5.3 采摘时间:上午六时至十时。 5.4 采摘要求:即拣高山阴山茶园采,拣生长健壮的茶棵采,拣粗壮挺直的新梢采,拣符合标准的茶 梢采。留鱼叶并采用提手采。 5.5 鲜叶管理:采下的鲜叶应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篮中,不可闷压。在阴凉处摊放于竹制大篾盘中。 晴天气温高、空气干燥,鲜叶盖上湿布。 6 制作方法 6.1 拣尖 将采回后的鲜叶倒在拣板上,选大小肥壮相称的,无病虫危害、无弯曲、无色淡和无紫色的正常新 梢叶,将多余叶片连梗折去,末端留约 1 cm 长的茎,保留的一芽二叶、二叶尖同芽尖基本相平,长度 为 7 cm 左右,芽叶齐整,老嫩匀称。 6.2 摊放 6.2.1 对精挑出的鲜叶应进行摊放。摊放场所应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鲜叶摊 放在竹匾、晒垫上,摊放时间为 4 h~6 h。 6.2.2 鲜叶摊放程度以叶质由硬开始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气渐失,清香初显为宜。 6.2.3 露水叶和雨水叶,应摊放去水。 6.3 杀青 6.3.1 杀青锅用平口深底铁锅,在杀青前应磨光洗净,使锅面光滑。火温应确保稳定,空锅温度 120 ℃左右。 6.3.2 每锅投叶量 100 g 左右,用手轻轻翻炒,每分钟约 30 次,同一方向、边炒边抖边理条,枝叶 片不散不翘。 6.3.3 炒时约 3 min~4 min,炒至叶质柔软、梗折不断、青气消失、茶香透露、叶色暗绿、叶边略有 白泡而不粘手为适度。 6.3.4 杀青叶起锅后,迅速薄摊于篾盘中,上下轻轻抖散,快速散发热气,舒展茶叶,然后整形。 6.4 整形 6.4.1 用双层网夹整形。 6.4.2 将杀青叶一枝枝理平理直在筛网上,茶叶不相互折叠、不弯曲、不粘靠,上下两片筛网夹好后, 用木滚轻轻滚压,以叶片平伏挺直即可,不应过度重压。 2 DB34/T 258—2012 6.5 烘焙 分头烘、二烘、三烘三道工序。 6.5.1 头烘 6.5.1.1 俗称“子烘”。用烘箱烘焙。 6.5.1.2 头烘温度 100℃左右。每隔 2 min 左右翻面上移,在烘时间 9 min~12 min 后,七成干、叶 片已有脆意、基本成形时,下烘拆夹,平伏地倒入篾盘中。 6.5.1.3 头烘后摊凉,摊凉厚度约 1.5 cm 左右,摊放时间 1 h 左右,使茶叶冷却回软,再上二烘。 6.5.2 二烘 6.5.2.1 二烘俗称“拖老烘”。用烘箱烘焙,温度 70℃左右,视箱屉大小不等,每屉约投叶 300 g~ 500 g,每隔 3 min~4 min,翻面上移操作,历时约 30 min 左右,下烘摊凉。 6.5.2.2 二烘后将茶叶放在篾盘里摊晾 6 h~8 h,使水分慢慢地重新分布均匀后,再进行三烘。 6.5.3 三烘 6.5.3.1 俗称“打足火”, 用竹制烘笼烘焙。温度为 85℃左右,比头烘低、比二烘高。 6.5.3.2 每笼烘叶量为 750 g~1000 g,每隔 4 min~5 min 叠翻烘一次,切忌捺压,历时约 20 min, 至茶叶足干起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34-T 258-2012 太平猴魁茶工艺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9:54:24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421.7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 7000.204-2008 灯具 第2-4部分:特殊要求 可移式通用灯具.pdf
DB4106-T 32-2020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规范 鹤壁市.pdf
GB-T 33445-2023 煤制合成天然气.pdf
T-TJKCSJ 001—2020 天津市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pdf
GB-T 41670-2022 安全与韧性 社区韧性 突发事件弱势群体救援指南 ISO 22395-2018.pdf
中国移动 5g r17、r18技术解读.pdf
DB3310-T 93-2022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指南 台州市.pdf
中国联通 量子安全通信技术应用白皮书(2022).pdf
GB-T 35381.1-2017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串行控制和通信数据网络 第1部分:数据通信通用标准.pdf
T-SISTB 006—2021 现代物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1.0.pdf
GB-T 5106-2012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 量规.pdf
CCSP OSG 云安全专业认证 第三版 中文.pdf
NB-T 10506-2021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pdf
GB-T 36572-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pdf
GB-T 30331-2021 仓储绩效指标体系.pdf
GB-T 4741-1999 陶瓷材料抗弯曲强度试验方法.pdf
T-ZZB 1671—2020 竹木纤维装饰板.pdf
DB31-T 1241-2020 公共数据“三清单”管理规范 上海市.pdf
GB-T 36618-2018 信息安全技术 金融信息服务安全规范.pdf
GB-T 38542-2020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智能终端身份鉴别技术框架.pdf
1
/
3
7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421.7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