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40 B 60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afforestation of moso bamboo (报批稿) 2016-09-28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11-23 实施 发 布 DB42/ T1196—2016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母竹选择 ........................................................................... 2 5 造林技术 ........................................................................... 4 6 幼林管护 ........................................................................... 5 7 病虫害防控 ......................................................................... 6 8 档案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毛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方法 .................................. 8 Ⅰ DB42/ T1196—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咸宁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咸宁市林业科学院、咸宁市林业局、咸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林业科 学研究院、咸宁市咸安区林业局、通山县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刘恒贵、刘清平、熊德礼、徐丽君、阮班全、冯祥成、徐良仁、王起富、高 霜、 刘君宜、涂书权。 Ⅱ DB42/ T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scens,俗名楠竹)母竹造林的术语和定 义、母竹选择、造林技术、幼林管护、病虫害防控和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毛竹母竹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3262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39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20391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造林成活率 surviving percentage after planting 造林验收时存活的竹株数占造林初植竹株数的百分数。 [GB/T 20391,定义 2.15] 3.2 发竹率 shooting percentage of mother bamboo 造林后萌发生长成新竹的母竹株数占造林初植母竹株数的百分数。 [GB/T 20391,定义 2.16] 1 DB42/ T1196—2016 3.3 母竹 parent bamboo 用于造林的毛竹活竹株。 3.4 胸径 diameter 距地面 130 cm 处的竹秆直径。 3.5 秆柄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culm and rhizome 俗称螺丝钉,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和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短缩,不生根,由十数节组成。 3.6 立竹年龄 age of standing culm 单株立竹已成活的时间,用“年(龄)”或“度”表示。新竹长成到第二年完成换叶前为Ⅰ度,换 叶完成到第二次换叶为Ⅱ度,以后每两年换叶一次,增加Ⅰ度。 [GB/T 20391,定义 2.4.4] 3.7 竹鞭 bamboo rhizome 连接竹株的竹地下茎,鞭芽朝向竹株的鞭段称为来鞭,鞭芽背向竹株的鞭段称为去鞭。秆柄的上方 即为秆基,有数节到数十节组成,节间短而粗大,节上有芽,密生根。 [GB/T 20391,定义 2.5] 3.8 鞭芽、侧芽 rhizome bud 竹鞭两侧生长的嫩芽,可发育成竹鞭或竹笋。 3.9 2 DB42/ T1196—2016 宿土 original earth 母竹原生长处的土壤。 4 母竹选择 4.1 来源 母竹宜从林缘或刚满园的毛竹林选取,不宜在立竹密度较大的毛竹林中选取,要求生长健壮、分枝 较低、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未开花、无病虫害。 4.2 母竹年龄 4.2.1 年龄识别 毛竹年龄识别有号竹法、龄痕法、竹秆皮色法等 3 种方法: ——号竹法。每年 7 月~8 月在新留养的竹秆上用专用号竹笔书写年份。 ——龄痕法。毛竹新竹经一年后换叶,以后每两年换一次叶,每次换叶,着叶小枝从顶端开始枯死 脱落。每换一次竹叶,就会留下一个“枝痕”。计算年龄时龄痕数加“1”就是几度竹。 ——竹秆皮色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竹秆皮色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幼龄竹秆为绿色,中龄竹 秆为黄绿色,老龄竹秆为黄褐色或古铜色。 4.2.2 母竹年龄选择 造林母竹应选择 1 年~2 年生立竹。 4.3 胸径 母竹胸径以 4 cm~6 cm 为宜。 4.4 母竹挖掘 挖掘母竹时,先找到竹鞭的走向,按留来鞭长 30 cm~40 cm、去鞭长 40 cm~50 cm 截断竹鞭,再 沿竹鞭两侧逐渐深挖,掘起母竹。要求竹鞭有 5 个以上健壮饱满的侧芽,秆柄、侧芽、鞭根无损伤。竹 篼应多带宿土,保证根系完整性。 4.5 其他 留枝叶 4 盘~6 盘砍去顶梢,切口距最上一盘枝 10 cm~15 cm,呈马耳形,平滑不开裂。 3 DB42/ T1196—2016 4.6 检验 母竹检验按照 GB 6000 相关要求进行,抽样方法按照 GB/T 13262 进行。 4.7 包装、运输、贮存 4.7.1 包装 需远距离装运时,每株母竹的竹篼用麻袋、稻草或其他材料包扎,防止宿土脱落致使鞭芽受损。及 时洒水,保持根部湿润。 4.7.2 运输 母竹经检疫后要及时组织运输。搬运和装车时,用手提或肩挑,不能用肩扛,平放或斜放于车厢内, 用蓬布覆盖。装车后及时起运,长距离运输要常洒水,保持竹篼和竹叶湿润。运到目的地卸货时要轻拿 轻放,不可抛丢。 4.7.3 贮存 要求随挖、随运、随栽。需贮存的母竹,起挖与栽植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48 h。挖好的母竹及时用 草类、树叶等遮盖,防风吹、日晒、雨淋。 5 造林技术 5.1 造林地选择 宜选择海拔 600 m 以下、坡度 30 °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土层深 60 cm 以上,土壤肥沃、 疏松,pH 值 4.5~6.5;排灌条件良好且交通方便。 5.2 林地整理 5.2.1 林地清理 砍去造林地上的灌木、低值乔木,并运出造林地。适量保留价值高、生长良好的乔木。 5.2.2 整地 要求开垦深度 30 cm 以上,清除土中树篼、伐桩、树根等。整地方法有以下 3 种: ——全面整地。全面开垦造林地。适用于坡度 20 °以下的造林地; ——带状整地。采用水平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 2 m~3 m,造林后 1 年~2 年内将未垦带 轮流垦完。适用于坡度 20 °以上的造林地; 4 DB42/ T1196—2016 ——块状整地。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大小为 2 m×2 m,造林后 1 年~2 年内逐步拓展开垦范 围至全垦状。适用于坡度 25 °以上的造林地。 5.2.3 挖穴 整地时应根据造林密度挖好种植穴,穴长 100 cm~120 cm,与等高线方向一致,宽 60 cm~80 cm, 深 50 cm~60 cm。 5.3 造林密度 2 2 造林密度为 600 株/hm ~900 株/hm ,对应的株距 3 m~4 m、行距 3.5 m~4 m。 5.4 造林时间 宜在初春 2 月~3 月造林。 5.5 栽植 先将表土垫于穴底,将解除包扎的竹子根盘置于穴中。竹鞭方向与穴长方向一致,根盘表面比穴面 略低,然后填土,分层压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填土压实时不损伤鞭芽。填土接近根盘表面时,浇透 水后覆土,在竹株周围培成龟背形。栽植时母竹鞭根应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可为保持竹秆直立而改变原 有状态。在风大处,应设支撑架。 5.6 补植 造林当年冬季调查成活率,第二年秋季调查发竹率。成活率<85 %或发竹率<80 %应补植。 6 幼林管护 6.1 套种 新造竹林 1 年~2 年内可套种农作物,以耕代抚,以短养长。套种作物宜离竹株 1.2 m 以上,套种 作物以豆类、花生、绿肥等为宜,不宜种植芝麻、玉米等耗肥量大的作物和高秆、攀援性作物。套种以 抚育竹林为主,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农作物收获后,秸秆铺于地面或翻埋土中。 6.2 中耕除草 未套种农作物,应除草松土。每年 2 次~3 次,6 月~9 月进行,直至竹林郁闭。杂草铺于地面或 翻埋土中。 6.3 施肥 5 DB42/ T1196—2016 栽植 2 个月~3 个月后,于根盘两侧距竹秆 30 cm 处开沟施肥,每公顷施复合肥 300 kg。在造林当 年秋冬季,每公顷施有机肥 3000 kg。栽植的第 2 年起,于每年的 2 月或 9 月,每公顷施复合肥 450 kg,

pdf文档 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16: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