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0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542—2015 米槠次生林培育技术规范 2015 - 12 - 28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28 实施 发 布 DB35/T 1542—201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培育类型 .......................................................................... 1 5 培育方式 .......................................................................... 1 6 培育技术 .......................................................................... 2 7 规划设计 .......................................................................... 3 8 施工 .............................................................................. 4 9 检查验收 .......................................................................... 4 10 技术档案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米槠次生林培育小班档案卡 ........................................ 5 I DB35/T 154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大田县森防检疫站、福建省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三明市梅列 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尤溪县林业局、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亨荣、曾建新、高上尧、陈美娟、邱兴荣、范成垚、翁发进、林嘉玉、 李少玲、郑双全。 II DB35/T 1542—2015 米槠次生林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米槠(Castanopsis carlessi)次生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培育类型、培育技术、规 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米槠次生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560 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 DB35/T 88 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次生林 由于人为或异常自然干扰,使原始林的林分结构、建群物种组成或基本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 天然更新或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恢复形成的林分。 3.2 菌用林 以培育和生产食用菌、药用菌等非木质利用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次生林。 4 培育类型 分菌用林、用材林、生态公益林。 5 5.1 培育方式 封育 1 DB35/T 1542—2015 5.1.1 全封 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米槠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经营活动。 5.1.2 半封 林木生长季节实行封禁,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在天然更新难以成林的可以有计划开展林 隙造林和人促天然更新活动,及时进行幼林抚育。 5.1.3 轮封 封育期间,根据封育区具体情况,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实行全封或半封的封育方式。 5.2 抚育 5.2.1 间伐 保留生长健壮、中幼龄级的目的树种,伐除生长衰退、受害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5.2.2 林隙造林 在林木分布不均匀的林分中,对不同大小的林中、林缘空地进行穴状整地,选择米槠或耐荫等目的 乡土树种进行造林。 5.2.3 林冠下造林 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林分中,选择南方红豆杉、楠木等耐荫或中性乡土树种进行林冠下均匀造林。 6 培育技术 6.1 菌用林 6.1.1 劈草修枝 9月下旬采菇结束后进行1次劈草修枝,修枝主要修去杂灌、幼树、大树的枯枝,修枝高度不大于杂 灌、幼树树高的1/3、大树不超过树高的1/2,林分郁闭度大于0.8时修剪上部部分枝条调整郁闭度在 0.7~0.8之间。 6.1.2 林地覆盖 结合劈草修枝把长枝条切短后和杂草均匀覆盖林地,就地取材,不用外来杂草、杂灌或枯枝覆盖, 尽量不露出地表土。 6.1.3 封育管理 除了采菇和劈草修枝外,禁止放牧、砍柴、采药等一切人为活动,实行立牌、围栏等封禁管理。 6.1.4 排涝防旱 对涝湿米槠林地实施挖沟排水,排除过多水分。对干旱林地或时段,特别在出菇时段,有条件的可 就近引山泉水喷灌抗旱,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和正常出菇。 2 DB35/T 1542—2015 6.1.5 补植补造 在林冠下、林中、林缘空地按照人工更新造林的要求清理杂灌、杂草,穴状整地,种植密度 2 2 900 株/hm ~1500 株/hm 。 6.1.6 封山育林 按GB/T 15163 的规定执行。 6.2 用材林 6.2.1 抚育间伐 林龄达到8 a~10 a时,开展第1次间伐,清除林下杂灌和生长较弱的非目的树种,保留目的树种和 2 2 生长健壮的非目的树种1500 株/hm ~1800 株/hm ;林龄达到15 a~20 a时,开展第2次间伐,保留 2 2 1200 株/hm ~1500 株/hm 。 6.2.2 补植补造 同6.1.5。 6.2.3 封山育林 同6.1.6。 6.3 生态公益林 6.3.1 补植补造 同6.1.5。 6.3.2 封山育林 同6.1.6。 7 7.1 规划设计 设计 依据林分的培育方向,确定正确的培育方式、方法。培育用材林、生态林的以促进林木速生丰产为 目的、可以进行针阔混交;培育菌用林只能套种目的树种或壳斗科树种,尽可能少破坏地表土壤,保持 原有林地状态。 7.2 调查 7.2.1 调查单位 以经营小班为作业设计基本单元进行外业调查。 7.2.2 调查内容 包括地点、树种、面积、林龄、林层、郁闭度、树高、胸径、蓄积量等,具体见附录A。 3 DB35/T 1542—2015 7.2.3 调查方法 按DB35/T 88的规定执行。 7.3 规划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小班规划,将培育类型、培育方式、培育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规划设计的主 要内容包括:培育方式、方法、技术措施、面积、采伐蓄积量、胸径、树高、林龄、出材量等,具体见 附录A。 8 施工 8.1 种苗标准 种子、苗木达到GB 7908、GB 6000规定的要求。 8.2 造林技术 造林地清理、整地、挖穴、造林等技术要求符合GB/T 15776的规定。 8.3 生态保护 8.3.1 保护野生动植物 保护作业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8.3.2 减少环境破坏 尽量控制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采取的作业措施应避免或减少新的水土流失,坡度大于25°的宜采用 带状、块状的林地清理方式,防止改造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8.3.3 控制病虫害传播 进入改造区的种植材料要做好检疫,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清除带病虫源的林木、枝桠,及时就近隔 离处理。 8.4 按设计施工 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区域范围、作业面积、培育方式、营造林方法、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措施等 要求开展施工;采伐时要注意伐倒木的倒向,注意保护林分中目的树种和幼树。对菌用林,还注意减少 对地表的踩踏和破坏。 9 检查验收 按LY/T 1560的规定执行。 10 技术档案 按LY/T 1560的规定执行。 4 DB35/T 1542—2015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米槠次生林培育小班档案卡 米槠次生林培育小班档案卡见表A.1。 表A.1 改造单位 (县、乡(镇)、村) 图幅号 林班号(村) 主要树种 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 m cm 林分现状 规划设计 作业 要求 小班面积/hm2 经营目标 林龄 植被覆盖度 树种 类型与成因 小班号 分类经营区划 林种 起源 林分组成 林层 郁闭度 立地条件 米槠次生林培育小班档案卡 主要病虫害 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 树种 a 其它说明 地貌类型 坡度 土层厚度/cm 地下水位/m 次生林类型 林分评价 b 培育年度 培育(调整、抚育) 方法 保留树种 采(疏)伐树种 其它措施设计 c 树种配置要求 水土保持措施 病(虫)源木处理 土壤改良措施 复壮技术措施 珍稀物种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 每公顷株数 林木分布状况 生长指标 蓄积/ 经济树种 (m3/hm2) 产品 受害株数/hm2 年产量/ (kg/hm2) 品质 死亡濒死木株数 优良母树株数/hm2 幼树(苗)株数/hm2 海拔 坡向 pH 值 侵蚀类型 主要成因 坡位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侵蚀强度等级 培育面积/hm2 培育方式 补植树种 补植株数 保留株数 采伐蓄积/m3 采伐
DB35-T 1542-2015 米槠次生林培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46: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