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49996.3
(22)申请日 2021.11.15
(71)申请人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地址 523860 广东省东莞 市长安镇乌沙海
滨路18号
(72)发明人 胡院林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 4224
代理人 姚莉娟
(51)Int.Cl.
H05K 7/20(2006.01)
H05K 5/02(2006.01)
H02J 7/32(2006.01)
(54)发明名称
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其
中, 散热组件包括: 风扇, 其具有进风口及与进 风
口相对的出风口; 用于连接热源的第一散热件,
第一散热件设置于出风口一侧; 温差发电模块,
与风扇电连接, 且包括位于进风口周围的低温端
及位于出风口周围的高温端, 高温端与第一散热
件连接, 温差发电模块用于将高温端与低温端的
温差转换为驱动风扇的电能。 上述散热组件中,
热源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高温端, 使高温端与
低温端之间形成温度差而产生电能输送至风扇,
风扇对热源及第一散热件进行吹风散热。 散热组
件的散热效率较高, 无需额外从PCB板上取电也
能够工作,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减小系统能耗, 还
能够根据热源的温度情况自行调节散热效果, 实
现智能调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
CN 114025578 A
2022.02.08
CN 114025578 A
1.一种散热组件,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风扇, 其具有 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
用于连接热源的第一散热件, 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 于所述出风口一侧; 及
温差发电模块, 与所述风扇电连接;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具有位于所述进风口周围的低
温端及位于所述出风口周围的高温端, 所述高温端与所述第一散热件连接, 所述温差发电
模块用于将所述高温端与所述低温端的温差转换为驱动所述 风扇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件, 所述
第二散热件设置 于所述进风口一侧, 且连接 于所述低温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包括第一面板、 第
二面板及发电半导体, 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电半导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散热件连接而构成所述高温端;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散热件
连接而构成所述低温端; 所述第一 面板与第二 面板均为 绝缘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件熔接于所述第一面
板, 或者, 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一面板的表面接触, 且两者之间填充有导热界面材料;
所述第二散热件熔接于所述第二面板, 或者, 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面板的表面接触
且两者之间填充 有导热界面材 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面板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周
围, 且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延伸呈环形; 所述第二面板连接于所述进风口的周围, 且沿所述
进风口的周向延伸呈环形; 所述发电半导体为多个, 多个所述发电半导体呈阵列式排布于
所述第一 面板与所述第二 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散热件沿所述进风口的周向
延伸呈环形, 且形成有沿所述进风口 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多个导 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散热件内部贯通地形成有至
少一个散热通道, 所述进风口、 所述出风口、 所述散热通道顺次连通以构成气流 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
端与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 。
9.根据权利要求7 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气流 通道呈直线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
所述第一散热件, 两个所述第一散热件之间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热源的收容间隙。
11.一种电子设备,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外壳, 所述外壳开设有 进风孔及出风 孔;
热源, 内置 于所述外壳; 及
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散热组件, 内置于所述外 壳, 且与所述热
源连接; 所述进风 孔、 所述进风口、 所述出风口、 所述出风 孔顺次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位于所述风扇的
外周与所述外壳之间, 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 。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PCB板, 所述PCB
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热源;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件, 两个所
述第一散热件分别对应于所述PCB板的两侧。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025578 A
2散热组件及电子 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技 术领域, 特别是 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对于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终端设备)、 PC(Personal
Computer, 个 人计算机)、 路由器等电子设备, 一般通过 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印
制电路板)上取电对风扇进行驱动和控制, 使风扇对电子设备的热源进行散热。 然而, 风扇
需要额外消耗电能, 使得电子设备的系统能耗增 加, 缩短电子设备的续 航时间。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系统能耗的散热组件, 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
散热组件的电子设备。
[0004]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 其包括:
[0005]风扇, 其具有 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
[0006]用于连接热源的第一散热件, 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 于所述出风口一侧; 及
[0007]温差发电模块, 与所述风扇电连接;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具有位于所述进风口周围
的低温端及位于所述出风口周围的高温端, 所述高温端与所述第一散热件连接, 所述温差
发电模块用于将所述高温端与所述低温端的温差转换为驱动所述 风扇的电能。
[0008]对于上述散热组件, 热源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散热件传 导至温差发电模块的高温
端, 如此第一散热件对热源起到散热作用, 同时, 由于进风口一侧的气流温度相对较低, 如
此就使得低温端的温度低于高温端的温度, 并在两者之 间产生温度差, 在温差的作用下, 温
差发电模块能够产生电能, 并将电能输送至与之连接的风扇处, 从而使风扇工作而对热源
及第一散热件进行吹风散热。 在第一散热件与风扇的配合下, 热源能够实现快速散热并维
持于较低的温度, 因而, 散热组件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另外, 温差发电模块能够充分利用
了热源的热量, 将热能转化为风扇的动能, 使得风扇无需额外从电子 设备中的P CB板上取电
也能够工作,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使得电子 设备的能耗得以减少, 延长了电子 设备的续航
时间。 另外, 若 热源负载越多, 其温度将越高, 越多的热量经由第一散热件传导至高温端, 并
使得高温端与低 温端的温差越大, 则高温端与低 温端之间的电压及电流将越大, 这样就使
得风扇转速越快, 从而加快气流的流动, 以使散热效果提升。 若热源的负载越少, 其温度将
越低, 则高温端与低温端的温差越小, 两端之 间的电压及电流越小, 风扇转速越小甚至无需
工作。 如此, 散热组件将根据热源的温度情况自行调节散热效果, 达 到智能调节的目的。
[0009]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其包括:
[0010]外壳, 所述外壳开设有 进风孔及出风 孔;
[0011]热源, 内置 于所述外壳; 及
[0012]上述的散热组件, 内置于所述外壳, 且与所述热源连接; 所述进风孔、 所述进风口、
所述出风口、 所述出风 孔顺次连通。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4025578 A
3
专利 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20: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