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382184.9
(22)申请日 2021.11.2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42019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3.18
(73)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 学
地址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
研究所
(72)发明人 王佩 温志文 董越 吕梅柏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北工业大 学专利中心
61204
专利代理师 金凤
(51)Int.Cl.
G06F 30/27(2020.01)G06N 3/00(2006.01)
G06N 10/60(2022.01)
G06F 111/08(2020.01)
审查员 沈晴
(54)发明名称
一种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参数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参
数设计方法, 包括: 获取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方
案参数和目标函数; 采用量子海鸥算法, 通过求
解目标函数最大值对末端飞行参数进行整定优
化, 确定最优飞行参数; 量子海鸥算法的确定包
括: 在标准海鸥算法基础上, 采用Tent混沌映射
初始化海鸥种群, 采用量子位的概率幅编码方式
确定量子海鸥状态。 本发明融合Tent混沌映射和
量子理论改进海鸥算法, 每个量子海鸥状态代表
参数优化空间中的两个位置, 对应优化目标函数
的两个解, 增加了算法的全局搜索效率, 提高了
算法的收敛速度。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3页
CN 114201913 B
2022.09.16
CN 114201913 B
1.一种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参数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建立掠海飞行器末端生存概 率计算模型;
步骤1‑1: 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生存概 率Ps由自身突防概 率Ptf和飞行击水概 率Pd决定:
Ps=Ptf(1‑Pd) (1)
其中自身突防概 率Ptf表示为:
式中, Pdmis为单枚远程拦截武器对单枚掠海飞行器的拦截概率; W1为必须命中数; N为拦
截次数;
步骤1‑2: 拦截次数N通过式(3)迭代计算得到, 当开始第nLJ次拦截时掠海飞行器与远程
拦截器的距离小于远程 拦截器最近拦截距离RLJ min时, 结束迭代, N =nLJ‑1;
R0=min(max(DR,DI),RLJ max)‑Vm*Ta
式中, DR为掠海飞行器被拦截方雷达 发现的最大距离, 单位m; DI为掠海飞行器被拦截方
红外探测器发现的最大距离, 单位m; RLJ max为远程拦截器的最远拦截距离, 单位m; RLJ min为
远程拦截器的最近 拦截距离, 单位m; Ta为远程拦截器的初次反映时间, 单位s; Te为远程拦截
器的拦截评估时间,单位s;
为开始进行第nLJ次拦截时掠海飞行器与远程拦截器的初始
距离, 单位m; Vm为掠海飞行器飞行速度, 单位m/s, VL为远程拦截器飞行速度, 单位m/s;
船用雷达在标准大气折 射条件下, 掠海飞行器 被拦截方 雷达发现的最大距离DR为:
式中, Hr为雷达天线高度, 单位m, Hm为掠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 单位m;
掠海飞行器 被拦截方红外 探测器发现的最大距离DI通过式(5)计算:
式中, A0=πD2/4为光学系统入射孔径面积, D为光学口径; At为目标辐射面积; D*( λp)为
探测度; τm为传播过程中的大气选择吸收透过率, τ0为光学系统的光谱 透过率, 近似为常数,
为掠海飞行器辐射度, Ad为探测器面积, △f为等效噪声带宽, λp为峰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201913 B
2值响应波长, εm为掠海飞行器蒙皮的发射率; c1, c2为红外辐射常数; Tm为掠海飞行器蒙皮温
度,
为信噪比, Ltλ为目标辐射亮度, L0λ为背景辐射亮度, λ1和 λ2为探测器响应波段的下界
和上界, λ为红外波段;
掠海飞行器蒙皮温度Tm为:
式中, 可取ξ、 γ为常数, T0为环境温度, Ma为掠海飞行器飞行马赫数;
步骤1‑3: 计算掠海飞行器的击水概 率Pd, 有:
Pd1=0.04127Hk2‑0.12468Hk
Pd2=0.40431e‑0.2(L‑15)‑0.00014L2
Pd=Pd1+Pd2+Pd3‑0.05182 (7)
式中, Hk为海浪的有效波高; L为掠海飞行器的飞行距 离, 单位k m; βsea为掠海飞行器飞行
速度方向与海浪传播方向之间的夹角;
步骤1‑4: 确定待设计的末端飞行参数X=[Hm Vm]T, 选择生存概率Ps作为末端飞行参数
设计的目标函数Y(X)=Ps(Hm,Vm)=Ptf(Hm,Vm)Ps(Hm), 得到末端飞行参数设计问题表述如式
(8):
步骤2: 参数设置;
定义[Downk,Upk],k=1,2, …,n为第k个设计变量的寻优范围, n是优化变量空间维数,
Upk为寻优范围上界, Downk为寻优范围下界; 最 大迭代次数为lmax,lmax>0; 变异概率为Pmut,0<
Prmut<1; 选择Tent混沌映射 参数β; 选择迁移参数fc; 当前迭代次数l =1;
步骤3: 初始化海鸥量子状态;
海鸥当前状态SOQi由量子位的概 率幅编码确定:
式中, θij=2π αij为基于Tent混沌映射 随机数αij生成的量子幅角, i=1,2, …,m, j=1,
2,…,n; m是种群规模; n是优化变量空间维数; 每个海鸥状态占据参数解空间中的两个位
置, 分别对应量子态|0>和|1>的概 率幅, 即:
式中, SOQic为余弦状态, SOQis为正弦状态;
ai0=randmn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201913 B
3
专利 一种掠海飞行器末端飞行参数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15: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