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75413.4 (22)申请日 2021.11.19 (71)申请人 东北石油大 学 地址 163318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发展 路199号 (72)发明人 刘维凯 赵晏斌 李海营 杨薇 邹彤 田志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31 15 代理人 李建华 (51)Int.Cl. E21B 7/04(2006.01) E21B 45/00(2006.01) E21B 47/00(2012.01) E21B 47/022(2012.01)E21B 47/04(2012.01) E21B 47/06(2012.01) G06F 30/27(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 划方法 (57)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 划方法。 所述包括目标区块进行随钻数据采集, 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井下岩层识别模型和井眼轨 迹预计算集成数学模型, 进行井下井眼轨迹跟踪 及确定钻头空间位置; 之后, 编制待钻井眼轨道 井下规划程序, 以实现待钻井眼轨道姿态的井下 自动规划; 分别将井下岩层识别模型、 井眼轨迹 预计算集成数学模型和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 程序导入到井下导向钻具芯片的运算器中; 启动 井下导向钻具, 芯片自动调用井下岩层识别模 型、 集成模型和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程序中的 参数完成井下岩层识别及待钻井眼轨道规划。 利 用本发明所述方法, 可以实现在井下当钻头偏离 原井眼轨道时, 利用钻头空间位置信息, 导向钻 具自动重新设计井眼轨道, 修正偏离, 从而提高 钻井效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页 CN 114086887 A 2022.02.25 CN 114086887 A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第一步, 在地面先后下入钻具和测井仪器对目标区块进行随钻数据采集, 所述目标区 块的随钻数据包括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 采集到的钻井数据包括: 钻压、 转速、 扭矩、 环空压 力、 井斜角、 方位角和工具面角; 采集到的测井数据包括: 自然伽马曲线、 电阻率和随钻振 动; 第二步, 以经由第一步所采集到的随钻数据中的测井数据为基础数据, 按照以下路径 建立井下岩层识别模型, 所述路径如下: ①对所述测井数据中的自然伽马曲线、 电阻率、 随钻振动数据按照公式(1)进行测井曲 线标准化操作, 获取到三组标准 化处理后的测井数据; 其中, Xi代表原始数据, 代表平均值, σ 代 表标准差, Xi′代表标准化结果; ②将所述标准化处理后的测井数据按照70%的训练集和30%的测试集比例分成训练 集数据和 测试集数据; 将差分进化算法DE加入到XGBoost算法中的训练部分, 建立DE ‑XGBoost模型对所述训 练集数据进行 学习, 建立第一井下岩层识别模型; ③在1号计算机上通过编程语言Python对第二步的 ②过程进行编程, 将数据文件以 .csv的格式输入到DE ‑XGBoost模型中, 对XGBoost算法中的参数进行差分进化选取, 获得第 二井下岩层识别模 型, 所述参数包括决策树数量、 树的最大深度、 gamma、 最小叶子节点样 本 权重、 最大步长和学习率; 以所述第二井下岩层识别模型作为本步骤中 需要获得的井下岩层识别模型; 第三步, 以经由第一步所采集到的随钻数据中的钻井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按照如下路 径建立井眼轨迹预计算集成数学模型, 进行井下井眼轨迹跟踪及确定钻头空间位置, 所述 路径如下: ①对所述钻井数据中的钻压、 转速、 扭矩和环空压力按照公式( 2)进行数据归一化操 作; 获取到四组归一 化处理后的钻井数据; 其中, Yi代表原始数据, Mi n代表数据最小值, Max代 表数据最大值; Yi′代表归一化结果; ②将归一化处理后的钻井数据按照80%的训练集和20%的测试集比例分成训练集数 据和测试集数据, 按照如下方式,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训练集数据进 行学习, 得到用于输出 井眼轨迹预计算结果的井眼轨 迹预计算 集成数学模型; 所述方式如下: 所述人工智能算法包括线性模型、 树形模型和 神经网络; 其中, 线性模型采用线性回归, 线性模型定义 为: f(x)=w0+w1x1+w2x2+…+wnxn 其中, wi代表权重, xi代表数据值; 树形模型包括决策树、 随机森林、 Ba gging算法和XGBo ost算法;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086887 A 2神经网络采用的是AN N中的BP神经网络; 将所述训练集数据输入到线性模型中, 经过线性拟合后得到具有拟合效果的线性模 型; 将所述训练集数据输入到树形模型中, 经过树形运算后得到参数完善的树形模型; 将所 述训练集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 经 过神经网络加权运 算后得到对应权 重的神经网络; 再将所得到的具有拟合效果的线性模型、 参数完善的树形模型和对应权重的神经网络 按照1:2:3的权 重进行加权构建, 所述加权构建按照公式(3)进行: Model=LR+2·Tree+3·ANN 公式(3) 其中, Model代表井眼轨迹预计算集成数学模型, LR代表线性模型, Tree代表树形模型, ANN代表神经网络模型; 在2号计算机上利用编程语言Python对本步骤 ②中的上述过程进行编程, 得到井眼轨 迹预计算 集成数学模型; ③将测试集数据输入到经由第 三步步骤 ②中得出的井眼轨迹预计算集成数学模型中, 直接得到井眼轨迹预计算运行结果, 即得到预测井眼轨迹; 用井眼轨迹预计算运行结果乘 以现场实际测试集数据数据测量时间的时间差, 得到预测钻头空间位置信息; 第四步, 编制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程序, 以实现待钻井眼轨道姿态的井下自动 规划; 本步骤在3号计算机上用Pytho n编程语言完成; 所述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程序用于执 行如下操作: (1)将导向钻具钻进时所获得的实时随钻数据流代入到第 三步所获得的井眼轨迹预计 算集成数学模型中, 随着随钻数据流的输入实时计算出当前钻头位置, 将当前钻头位置与 导向钻具中的预设钻头位置相比较, 判断是否偏离导向钻具预设井眼轨道, 如果没有偏 离, 按原轨道继续钻进; 如果 发生偏离, 则执行下列步骤(2)至步骤(7), 以实现重新在井下对轨 道进行规划; (2)获取当前井眼轨迹和靶窗位置, 将当前井眼轨迹和靶窗位置以井深、 井斜、 方位角 的数据模式模拟出垂直剖面; (3)获取当前钻头在垂直剖面中的位置, 在钻头位置处模拟出切线作为井眼轴线辅助 线; (4)读取原轨道的靶窗最佳入靶角度, 在靶窗最佳入靶角度处以井深、 井斜、 方位角的 数据模式模拟出基准线作为靶点辅助线; (5)靶点辅助线和井眼轴 线辅助线会在垂直剖面内相交, 在相交平面内做一个 弧线, 该 弧线需满足与靶点辅助线和井眼轴线辅助线相切; (6)将弧线投影至水平投影, 此时将垂直剖面和水平投影进行展开得到新的三维井 眼 轨道, 三维井眼轨道包括井深、 垂深、 井斜角 、 方位角、 北坐标、 东坐标、 造斜率、 变方位率和 段长; (7)跳转至步骤(1), 同时, 将步骤(6)中获得的三维井眼轨道作为步骤(1)中的导向钻 具预设井眼轨道; 第五步, 分别将第二步中得到的井下岩层识别模型、 第三步中所得到的井眼轨迹预计 算集成数学模型和第四步所得到的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 程序导入到井下导向钻具芯片 的运算器中, 所述井下导向钻具芯片成为能够自动处理第二步、 第三步和第四步所述过程 并实时导出岩层识别和轨道井下规划结果的计算设备;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086887 A 3
专利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待钻井眼轨道井下规划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14:09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976.5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43696-2024 网络安全技术 零信任参考体系架构.pdf
WDTA AI-STR-02-LLM security Large Language Model Security.pdf
T-SDL 3.3—2021 10 kV智能电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 1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智能电力电缆.pdf
GB-T 25068.4-2022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 第4部分:使用安全网关的网间通信安全保护.pdf
DB6301-T 4-2023 住宅物业星级服务规范 西宁市.pdf
GB-T 31507-2015 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卡通用安全检测指南.pdf
GB-T 32286.1-2015 软磁合金 第1部分:铁镍合金.pdf
GB-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T-CIAPS 0031—2023 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pdf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
DB51-T 2247-2016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规范 四川省.pdf
炼石数据安全方案-60页通用行业-V7.4.2.pdf
GB-T 16264.8-2005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目录 第8部分 公钥和属性证书框架.pdf
GB-T 33910-2017 汽车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pdf
T-CAME 24—2020 数字化手术室建设标准.pdf
GB-T 22483-2008 中国山脉山峰名称代码.pdf
永安在线 API安全建设白皮书.pdf
GB-T 39477-2020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10886-2019 三螺杆泵.pdf
GB-T 36969-2018 纳米技术 原子力显微术测定纳米薄膜厚度的方法.pdf
1
/
3
15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976.5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