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09343.0
(22)申请日 2021.12.27
(73)专利权人 触媒净化 技术 (南京) 有限公司
地址 21115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吉大
道1号 (江宁开发区)
(72)发明人 荣卫龙 李云涛 郭勇 张舒乐
柯吕雄 唐广荣 秦立峰 熊永功
劳新力 叶冠群 赵杰瑛 李卫团
王涛 尉言磊 张家健 张龙
高传连 邓传志 李雄 程占斗
(74)专利代理 机构 合肥中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232
专利代理师 翟攀攀
(51)Int.Cl.
F24F 3/14(2006.01)F24F 13/24(2006.01)
F24F 8/158(2021.01)
F24F 13/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 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为
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包括主体, 主体内设置
有第一隔板, 主体内位于第一隔板下方设置有第
二隔板, 主体一侧设置有干燥进风机构, 主体内
位于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板,
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 第一风机的输入端设置
有第一干燥风管, 第一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
干燥风管, 主体内与第二干燥风管向对应设置有
第三干燥风管, 主体另一侧设置有再生进风口,
主体内位于主体与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滤
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腔、 海绵 体, 可以在设备运
行时降低噪音的传播, 达到降噪的效果, 通过干
燥进风机构、 活性炭滤板, 可使转轮除湿设备输
出的干燥空气质量更好, 不会 存在残留的异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592015 U
2022.05.24
CN 216592015 U
1.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1), 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
(2), 所述主体(1)内位于第一隔板(2)下方设置有第二隔板(3), 所述主体(1)一侧设置有干
燥进风机构(4), 所述主体(1)内位于第一隔板(2)、 第二隔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板(5),
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6), 所述第一风机(6)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干燥风管(7),
所述第一风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干燥风管(8), 所述主体(1)内与第二干燥风管(8)向
对应设置有第三干燥风管(9), 所述主体(1)另一侧设置有再生进风口(10), 所述主体(1)内
位于主体(1)与第一隔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滤板(11), 所述第二滤板(11)一侧设置有第一
再生风管(12), 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3), 所述主体(1)内靠近加热装置(13)设
置有第二再生风管(14), 所述第一隔板(2)上设置有蜂窝吸附转轮(15), 所述 蜂窝吸附转轮
(15)上设置有传动 带(16), 所述主体(1)内部与第二再生风管(14)对应设置有第三再生风
管(17), 所述主体(1)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8), 所述第二风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排风管
(19), 所述主体(1)内位于第二隔板(3)下方设置有电机(20), 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设置
有从动轮(21), 所述主体(1)内开设有空腔(2 2), 所述空腔(2 2)内壁铺设有海绵体(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2)包括
缺口(201)、 转杆(202), 所述第一隔板(2)中部开设有缺口(201), 所述转杆(202)通过转动
连接安装在缺口(201)内壁两侧, 所述转杆(20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021)且共有四组并
以转杆(202)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进风机构(4)
内部通过卡接固定安装有活性炭 滤板(401)且共有三组, 所述干燥进风机构(4)的一端伸进
主体(1)内与第一滤板(5)靠 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6)与外
接电源之间存在电性连接且固定安装在第二隔板(3)上, 所述第三干燥风管(9)远离蜂窝吸
附转轮(15)的一端伸出主体(1), 所述海绵体(23)内部为网格 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进风口(10)伸
进主体(1)内靠近第二滤板(11), 所述第一再生风管(12)的一端靠近第二滤板(11)的另一
侧, 所述第一再生风管(12)的另一端靠近加热装置(13), 所述加热装置(13)与外接电源之
间存在电性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再生风管
(14)的一端靠近加热装置(13)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再生风管(14)的另一端靠近蜂窝吸附转
轮(15)并置 于固定杆(20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吸附转轮
(15)上开设有安装孔(151), 所述蜂窝吸附转轮(15)通过安装孔(151)套接并固定在转杆
(202)上且使 固定杆(2021)位于靠近蜂窝吸附转轮(15)的两侧, 所述传动 带(16)的一端套
在蜂窝吸附转轮(15)外侧, 所述传动 带(1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3)并套在从动轮(21)
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再生风管
(17)的一端靠 近蜂窝吸附转轮(15)并置 于固定杆(2021)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592015 U
2一种转轮蜂 窝除湿设 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除湿设备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转轮除湿机应用固体吸附剂进行吸湿的过程中同步对吸湿后的吸附剂进行再生
脱水处理, 使固体吸附剂循环使用, 整个吸湿工作可以连续进 行。 克服了 静态固体吸附不能
连续除湿而制冷冷凝除湿在低温低湿情况下无能为力的缺点, 转轮除湿机采用最先进最成
熟技术, 效率高, 除湿量大, 而被广泛应用。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 现有技术的转轮除湿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风机的运行以及电机带动蜂窝吸附转
轮转动, 都会产生机器轰鸣的噪音, 噪音部 分会通过设备主体向外界传播, 对设备周围造成
噪音污染, 当前的转轮除湿设备 上没有降噪的结构;
[0005]2、 现有技术的转轮除湿设备, 对空气进行干燥时, 设备外的空气会通过进风口进
入设备内进 行除湿干燥, 之后干燥的空气会被排进室内, 若设备外的空气中有异味产生, 则
通过转轮除湿设备干燥后的空气异味还会残留, 影响输入室内空气的质量, 当前 的转轮除
湿设备只能过滤空气 中的灰尘杂质, 没有清除异味的效果, 无法保 障输入室内的干燥空气
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轮蜂窝 除湿设备, 解决了现今存
在的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转轮除湿设备只能过滤空气 中的灰尘杂质, 没有清除异味的
效果, 无法 保障输入室内的干燥空气的质量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包括主
体,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 所述主体内位于第一隔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隔板, 所述主体
一侧设置有干燥进风机构, 所述主体内位于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板, 所述
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 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干燥风管, 所述第一风机的输
出端设置有第二干燥风管, 所述主体内与第二干燥风管向对应设置有第三干燥风管, 所述
主体另一侧设置有再生进风口, 所述主体内位于主体与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滤板, 所
述第二滤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再生风管,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主体内靠近加热
装置设置有第二再生风管,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蜂窝吸 附转轮, 所述蜂窝吸 附转轮上设
置有传动带, 所述主体内部与第二再生风管对应设置有第三再生风管,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
第二风机, 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排风管, 所述主体内位于第二隔板下方设置有电
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从动轮, 所述主体内开设有空腔, 所述空腔内壁铺设有海绵
体。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缺口、 转杆, 所述第一隔
板中部开设有缺口, 所述转杆通过转动连接安装在缺口内壁两侧, 所述转杆上固定安装有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592015 U
3
专利 一种转轮蜂窝除湿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12: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