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080 50.3
(22)申请日 2021.12.20
(73)专利权人 易治平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 沙市雨花区东塘华
都小区4栋
(72)发明人 易治平
(74)专利代理 机构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
限公司 4 4757
专利代理师 王宣玲
(51)Int.Cl.
F24F 7/06(2006.01)
F24F 7/003(2021.01)
F24F 8/158(2021.01)
F24F 8/108(2021.01)
F24F 13/28(2006.01)F24F 1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被动 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
混风装置, 包括镶嵌在建筑墙体内部的壳体, 壳
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来对新风和
净化后的室内风进行混合的第一混合腔和第二
混合腔, 第一混合腔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风管
一, 风管一远离第一混合腔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
分别连接用来输送新风的新风管和用来输送室
内风的室内风管, 第一混合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
设置有转动杆一, 转动杆一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叶
轮一, 第二混合腔的侧壁固定并连通有风管二,
且风管二用来向室内输送混合后的新风; 本实用
新型通过第一混合腔、 第二混合腔对新风和净化
后的室内风进行二次混合, 使得使得混合风温度
均匀, 使出风温度更为舒适, 提高了用户的使用
体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620143 U
2022.05.27
CN 216620143 U
1.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镶嵌在建筑墙体内部的壳体
(1) , 所述壳体 (1) 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来对新风和净化后的室内风进 行混合的
第一混合腔 (5) 和第二混合腔 (7) , 且第一混合腔 (5) 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风管一 (15) , 且
风管一 (15) 远离第一混合腔 (5) 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 分别连接用来输送 新风的新风管 (14)
和用来输送室内风的室内风管 (10, ) , 所述第一混合腔 (5) 内部底部一侧的背面一端与第二
混合腔 (7) 内部顶部靠近第一混合腔 (5) 一侧的背面一端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混合腔 (5) 内
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一 (3) , 所述转动杆一 (3) 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叶轮一 (2) , 所述
第二混合腔 (7) 的内部 设置有混合过滤组件, 所述第二混合腔 (7) 的侧壁固定并连通有风管
二 (9) , 且风管二 (9) 用来向室内输送混合后的新 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 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过滤
组件包括转动杆二 (6) 、 叶轮二 (8) 、 活性炭网板 (12) 、 过滤网板 (11) 、 U型安装槽 (13) 和螺纹
杆 (4) , 所述转动杆二 (6) 位于第二混合腔 (7) 内部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转动杆二 (6) 外侧靠
近第一混合腔 (5) 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叶轮二 (8) , 所述转动杆二 (6) 远离叶轮二 (8) 的一侧顶
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U 型安装槽 (13) , 同侧两组所述U型安装槽 (13) 的内部分别设置有 过滤
网板 (11) 和活性炭网板 (12) , 同侧两组所述U型安装槽 (13) 的内部皆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
的螺纹杆 (4) , 且螺纹杆 (4) 分别贯穿至过滤网板 (11) 和活性炭网板 (12) 的内部并与其相互
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 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混合
腔 (5) 和第二混合腔 (7) 相互靠近一侧的一端共同设置有 连接管, 且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混合
腔 (5) 和第二混合腔 (7) 的内部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 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炭网
板 (12) 和过 滤网板 (1 1) 内部的底部皆设置有螺纹孔, 且螺纹孔与螺纹杆 (4) 相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1)
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密封 仓门, 且密封 仓门与第二混合腔 (7) 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 的混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同侧两组所述
U型安装槽 (13) 皆为交错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620143 U
2一种被动 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被动房空调系统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被动房建筑采用被动式设计使建筑对采暖和空调的需求最小化, 除了低能耗的特
点外, 被动房建筑的优势还体现在其较好的建筑舒适度, 相较于一般的建筑, 使得被动房暖
通空调系统需要具 备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被动房空调系统, 在对室内空气更换循环的过程中, 新风温度较低, 室内风
温度较高, 在室内风进 行净化后为了避免室内风的热量流 失, 提高热利用效率, 因此需要把
净化后的热 的室内风与新风进行混合处理, 然后输送至室内, 而现有的混风装置在使用过
程中, 会遇到以下不便之处: 1、 现有的混风装置采用单一的混合结构, 进而导致新风和净化
后的室内风混合不均, 输入至 室内的混合风 温度的均匀性较差, 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
现有混风装置多 数是使用多组螺栓对其内部部件进行固定的, 而其多组螺栓固定虽较为牢
固, 但不便 于操作人员后期对其进行拆卸工作, 进 而增加了操作人员工作的繁琐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现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 会遇到以下不便之处: 1、 现有的混风装置采用单一的混
合结构, 进而导致新风和净化后的室内风混合不均, 输入至室内的混合风温度的均匀 性较
差, 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 现有混风装置多数是使用多组螺栓对其内部部件进行固定
的, 而其多组螺栓固定虽较为牢固, 但不便于操作人员后期对其进 行拆卸工作, 进而增加了
操作人员工作的繁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
置, 包括镶嵌在建筑墙体内部的壳体, 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来对新风和净
化后的室内风进 行混合的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 且第一混合腔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
风管一, 且风管一远离第一混合腔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 分别连接用来输送新风的新风管和
用来输送室内风的室内风管, 第一混合腔内部底部一侧的背面一端与第二混合腔内部顶部
靠近第一混合腔一侧的背面一端相互连通, 第一混合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
一, 转动杆一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叶轮一, 第二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混合过滤组件, 第二混合
腔的侧壁固定并连通有风管二, 且风管二用来向室内输送混合后的新 风。
[0006]优选的, 混合过滤组件包括转动杆二、 叶轮二、 活性炭网板、 过滤网板、 U型安装槽
和螺纹杆, 转动杆二位于第二混合腔 内部的中间位置处, 转动杆二外侧靠近第一混合腔的
一侧均匀设置有叶轮二, 转动杆二远离叶轮二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U 型安装槽, 同
侧两组所述U 型安装槽的内部 分别设置有 过滤网板和活性炭网板, 同侧两组所述U 型安装槽
的内部皆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螺纹杆, 且螺纹杆分别贯穿至过滤网板和活性炭网板的内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620143 U
3
专利 一种被动房空调系统的混风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12: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