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033991.8 (22)申请日 2021.12.0 3 (73)专利权人 常州市新析仪 器有限公司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吕墅街吕南路27号 (72)发明人 杨帆 冯德君  (51)Int.Cl. B01J 19/00(2006.01) B01F 35/32(2022.01) B01F 27/90(2022.01) F28D 7/00(2006.01) F28F 1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 且公开 了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包括底板和釜体 所述釜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 所述釜体为立方体 结构, 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 所述顶盖的 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 所述顶盖的外壁设置 有视镜, 所述釜体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 本实 用新型通过先启动水泵, 从而将冷却水吸入水 泵, 再使冷却水进入矩形水管, 最后使冷却水回 到水箱, 通过启动一号电机, 从而带动绕线棒转 动, 使两个拉线将矩形水管拉动, 使矩形水管上 下移动, 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将 釜体的热量带走的目的, 实现了对釜体的局部发 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6573007 U 2022.05.24 CN 216573007 U 1.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包括底板(1)和釜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釜体(2)设 置在底板(1)的上方, 所述釜体(2)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釜体(2)的顶部 设置有顶盖(3), 所述 顶盖(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4), 所述顶盖(3)的外壁设置有视镜(5), 所述釜体(2) 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6), 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水箱(601)、 水泵(602)、 吸水管(603)、 一 号出水管(604)、 矩形水管(605)、 二号出水管(606)、 固定板(607)、 一号电机(608)、 一号转 轴(609)、 绕线棒(610)、 拉线(611), 所述水箱(601)放置在底板(1)的顶部, 所述水泵(602) 设置有吸水端和出水端, 所述吸水管(603)的两端分别与水泵(602)的吸水端和水箱(601) 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述矩形水管(605)设置在釜体(2)的外壁, 所述一号出水管(604)的一端 与水泵(602)的出水端连通设置, 所述一号出水管(604)的另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外 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述二号出水管(606)的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 外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述二号出水管(606)的另一端与水箱(601)的内 部连通设置, 所述一号电机(60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607)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一号转轴 (609)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转轴(609)的另一端与绕线棒(610)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 拉线(611)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拉线(611)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水管(605)的外壁左右侧 和绕线棒(610)的外壁左右侧固定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601)的 内部设置有冷却水, 所述水箱(60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 所述水泵(602)固定安装在底板(1) 的顶部, 所述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釜体(2)的外壁接触, 所述固定板(607)固定安装在底 板(1)的顶部, 所述一号电机(608)固定安装在固定板(607)的外壁, 两个所述拉线(611)分 别设置在釜体(2)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601)的 顶部设置有搅动冷却装置(7), 所述搅动冷却装置(7)包括支撑板(701)、 二号电机(702)、 二 号转轴(703)、 连接杆(704)、 搅拌叶(705), 所述支撑板(701)固定安装在水箱(601)的顶部, 所述二号电机(70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01)的外壁, 所述二号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支 撑板(701)的外壁通过联轴 器与二号转轴(703)的一端 固定连接, 所述二号转轴(703)的另 一端与连接杆(704)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搅拌叶(705)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搅拌叶 (705)分别在连接杆(704)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 所述连接杆(7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 搅拌叶(70 5)的外壁固定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釜体(2)的底 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8)。 5.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管(603)、 一号出水管(604)、 二号出水管(606)的材质均为塑料 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搅拌叶 (705)的形状均为扇形片。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573007 U 2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冷却设备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 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 置, 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 蒸发、 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化学反应产生的高热量容易加 速反应釜釜体老化, 因此需要冷却设备对釜体进 行冷却, 从而保证反应釜有效的长期运行; 然而市面上的冷却设备大多是对釜体整体进 行降温, 缺少一种对釜体局部的发热位置进 行 冷却的设备, 整体温度的快速降低, 容 易影响反应釜内化学反应, 不利于化学反应的稳定 。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达到对釜体2的局部 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包 括底板和釜体, 所述釜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 所述釜体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釜体的顶部 设置 有顶盖, 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 所述顶盖的外壁设置有视镜, 所述釜体的外 壁设置有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 水泵、 吸水管、 一号出水管、 矩形水管、 二号出 水管、 固定板、 一号电机、 一号转轴、 绕线棒、 拉线, 所述水箱 放置在底板的顶部, 所述水泵设 置有吸水端和出水端, 所述吸水管 的两端分别与水泵的吸水端和水箱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 述矩形水管设置在釜体的外壁, 所述一号出水管 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设置, 所述一 号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矩形水管的外壁与矩形水管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述二号出水管的一 端贯穿矩形水管的外壁与矩形水管的内部连通设置, 所述二号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内 部连通设置, 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一号转轴的一端固定 连接, 所述一号转轴的另一端与绕线棒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 拉线的两端分别与矩形 水管的外壁左右侧 和绕线棒的外壁左右侧固定连接 。 [0005]优选的, 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 所述水箱的顶部为开口设置, 所述水泵固 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 所述矩形水管 的外壁与釜体的外壁接触, 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 板的顶部, 所述一号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外壁, 两个所述拉线分别设置在 釜体的左右 两侧, 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的热量带走的目的, 实现了对釜体的局 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 [0006]优选的, 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搅动冷却装置, 所述搅动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板、 二 号电机、 二号转轴、 连接杆、 搅拌叶, 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水箱的顶部, 所述二号电机固定 安装在支撑板的外壁, 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二号转轴的 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二号转轴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两 个, 两个所述搅拌叶分别在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 所述连接杆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 述搅拌叶的外壁固定连接, 使两个搅拌叶对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搅动, 使冷却水与空气的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573007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06: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