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474525.5 (22)申请日 2021.12.0 3 (71)申请人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 院 地址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8号 (72)发明人 王生富 蒋玲 马旭东 王志惠  张成磊 周尚虎 谢彭盛 张仲秋  刘敬之 董生成 马骥 张毅涛  林万德 马志青 马永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 1240 代理人 张文华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30/18(2020.01)G06Q 10/06(2012.01) G06Q 50/06(2012.01) G06F 111/08(2020.01) (54)发明名称 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及 装置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 发展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其中, 该方法包括: 利用 修正流注 起始计算模型判断流注是否起始; 若流 注起始, 则确定流注起始后的发展场强以及空间 电位分布; 根据流注生长概率模 型选取形成时延 最小的待发展点流注作为新的发展点流注; 利用 分形维数模型确定新的发展点流注的路径发展 方向, 以判断流注是否发展至板电极, 若是, 则放 电停止。 本方案通过修正的流注 起始计算模型确 定流注起始点, 并建立综合考虑大气环境因素的 空气间隙流注 放电发展路径计算方法, 探究流注 放电路径发展规律, 有助于提升间隙绝缘性能, 优化电气设备外绝 缘设计。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3页 CN 114154330 A 2022.03.08 CN 114154330 A 1.一种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利用修正流注起始计算模型判断流注是否起始; 若所述流注起始, 则确定流注起始后的发展场强以及空间电位分布; 根据流注生长概率模型, 计算所有待发展点流注形成时延, 并选取形成时延最小的待 发展点流注作为 新的发展点 流注; 基于所述流注起始后的空间电位分布, 利用分形维数模型确定所述新的发展点流注的 路径发展方向; 基于所述流注 的路径发展方向判断流注是否发展至板电极, 若是, 则放电停止, 若否, 则从确定空间电位分布开始循环执 行上述流程, 直至流注发展至 板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流注的发展场强, 并确定流 注起始后的空间电位分布包括: 确定流注起始后的发展场强为: Ec=489 δ1.05[1+0.016δ‑0.59(H‑11)], 其中, δ表示相对空 气密度, H表示 绝对湿度; 确定流注起始后的空 间电位分布为: 其中, 表示为流注通道内k+1 步发展点电位; 表示流注通道内k 步发展点电位; d表示 为k点发展到k+1点 流注发展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利用 计算待发展点流注形成时延, 其中, ti表示单步流注发展时长, ξ为 0~1的均匀分布随机数, r(E)为单步流注生长概率函数, 其中, τ指流注生 成时间常数, Ei指待发展点局部场强, E0指碰撞电离区域临界场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流注起始后的空间电位分 布, 利用分形维数模型确定所述 新的发展点 流注的路径发展方向, 包括: 基于所述 流注起始后的空间电位分布, 得到流注发展概 率为: 其中, E(i,j)表示为流注待发展点处的电场强度; Z=∑|E(i,j)|η表示为流注下一步所有 可能的放电发展方向; η为放电发展的概率指数, 表征随机因素对放电发展的影响; rand为 假定(0, 1)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利用所述发展概 率确定所述 新的发展点 流注的路径发展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修正流注起始计算模型判断流注 是否起始, 包括: 根据流注放电的动态发展, 实时计算空间电位分布; 依据所述空间电位分布计算空间电场分布; 基于所述修正流注起始 计算模型利用所述空间电场分布获取初始电子崩正离子数目N1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154330 A 2以及二次电子崩正离子数目N2, 判断流注是否起始, 若未满足流注起始判据, 则循环执行上 述步骤直至满足流注起始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流注起始计算模型利用所述空间 电场分布获取初始电子崩正离子数目N1以及二次电子崩正离子数目N2, 判断流注是否 起始, 包括: 利用公式 计算所述初始电子崩 正离子数目N1, 其中, α (x)表示碰撞电离系数, β(x)表示附着系数, xi表示所述碰撞电离系数与所述附着系数相等 处距电极头 部的距离; 其中, 所述碰撞电离系数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所述附着系数基于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 δ表示为空气相对密度, t表示为试验或仿真时的温度; A 表示为试验或仿 真时海拔高度; k为常数; E表示放电空间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空间电场分布 获得; 利用公式 计算所述二次 电子崩正离子数目N2; 其中, x表示空 间某一点距离电极的轴向距离; f1表示一次碰撞电离的 过程中产生的光子数; f2表示为空气分子吸收光子之后产生光电离的概率; μ表示光子吸收 系数; g(x)表示部分光子消失于电极的几何 因素, r表示电极头部半径, θ表 示电离区域内光子传播方向与轴线的夹角; 若二次电子崩正离 子数目N2不小于初始电子崩正离 子数目N1, 则确定流注起始。 7.一种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装置,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流注起始判断单 元, 用于利用修 正流注起始计算模型判断流注是否起始; 场强电位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流注起始, 则确定流注起始后的发展场强以及空间电 位分布; 选取单元, 用于根据流注生长概率模型, 计算所有待发展点流注形成时延, 并选取形成 时延最小的待发展点 流注作为 新的发展点 流注; 路径发展方向确定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流注起始后的空间电位分布, 利用分形维数模 型确定所述 新的发展点 流注的路径发展方向;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154330 A 3

.PDF文档 专利 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第 1 页 专利 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第 2 页 专利 获取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发展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05: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