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432795.X (22)申请日 2021.11.2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41864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3.15 (73)专利权人 中国矿业大 学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 学路1 号 (72)发明人 朱金佗 荆鹏俐 何新建 杨进  桂长庚 王亮 滕广平 李欣雨  郝雅馨 陈梦林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专利代理师 张鹏(51)Int.Cl. G06F 30/20(2020.01) (56)对比文件 EP 3444013 A1,2019.02.20 CN 209251803 U,2019.08.16 审查员 刘姝晗 (54)发明名称 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 与风量确定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 多孔风束送 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属于呼吸 防 护技术领域。 包括如下步骤: S10、 针对使用者, 根 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 系, 建立三维负压图谱, 并确定使用者的个体有 效吸程区; S2 0、 设定送风点, 根据三维负压图谱, 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 最大 送风距离送风角度αF、 最高送风位置送风角度 αH和最低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 S30、 建立送风量计算模型, 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 送风量。 本发 明能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时变三维 负压图谱精准量化多孔风束的最佳送风角度及 最低送风量, 并最终实现基于翼点动脉压监测的 多孔风束送风角度及风 量实时调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4186401 B 2022.08.19 CN 114186401 B 1.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下步骤: S10、 针对使用者, 根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系, 建立三维负压 图谱, 并确定使用者的个 体有效吸程区; S20、 设定送风点, 根据三维负压图谱, 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 最大送 风距离送风角度αF、 最高送风 位置送风角度αH和最低送风 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 S30、 建立送风 量计算模型, 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送风 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10具体包括: S11、 在使用者口鼻前方均匀分布i个空间网格节点, 并以鼻中隔中点处为原点O, 建立 三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并标定各空间 网格节点的坐标(xi, yi, zi); S12、 测量使用者在吸气过程中各空间 网格节点产生的负压值ΔPi; S13、 将各空间网格节点的坐标(xi, yi, zi)及各空间网格节点的负压值ΔPi代入有限元 进行分析反演, 获取三维负压图谱ΔP=h(xi, yi, zi, ti), 其中负压为0的图谱边界即为使用 者个体有效吸程区的边 缘, t为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0具体包括: S21、 在三维负压图谱中设定送风 点坐标(xs, ys, zs), 记为点S; S22、 根据三维负压图谱, 确定最大负压值ΔPmax所在的坐标(x1, y1, z1), 记为点M; 根据三维负压图谱边界及送风点S, 确定最大送风距离所在的坐标(x2, y2, z2), 记为点 F; 过送风点S作xOz平面的平行面, 并将该平行面与三维负压图谱边界相交的最高位置处 的切点坐 标(x3, y3, zmax), 记为点H, 将该平行面与三维负压图谱边界相交的最低位置处的切 点坐标(x4, y4, zmin), 记为点L; S23、 过送风点S作xOy平面的平行面为辅助面, 分别连接点S与点M、 点F、 点H以及点L, 即 SM、 SF、 SH以及SL, 在辅助面上作SM、 SF、 SH及SL的投影, 通过各点坐标值建立各线段与辅助 面夹角的正切表达式tanα =g(x, y, z); S24、 通过反正切表达式获取送风 点S的四种送风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30中, 送风 量计算模型为: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186401 B 2其中, Qi为各送风角度αM、 αF、 αH或αL的送风量; r0为送风点的孔口半径; β 为紊流系数; si 为SM、 SF、 SH或S L的长度; ΔPi为在点M、 点F、 点H或点L 处三维负压图谱的负压值; 空气密度ρ 取40℃条件下饱和空气密度1.097kg/m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紊流系数β 的取值范围为0.0 66~0.240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步骤: S14、 监测使用者翼点动脉压随时间的变化, 构建时变曲线t=f(R), 其中t为时间, R为 使用者翼点动脉压; S15、 根据时变曲线与三维负压图谱, 构建基于翼点动脉压的三维负压图谱ΔP0=h(xi, yi, zi, f(R)); 所述步骤S20和步骤S3 0根据步骤S15构建的基于翼点动脉压的三维负压图谱ΔP0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4中翼点动脉压的测定, 通过使用者佩戴卡扣式头带, 在头带左右 内侧紧贴人体翼点处各设置一高精度微压传感器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实时翼点动脉压变化时, 基于三维负压图谱ΔP0计算的送风量也进行相应 的更新。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186401 B 3

.PDF文档 专利 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04:0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