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200 C 78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1/T 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of enterprise emergency capability 2018 - 12 - 17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58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铭、李怀冰、关磊、王欣、封光、黄亮、许学瑞、史伟静、方芳、王海顺。 I DB11/T 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急能力评估的程序、要求和评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单位应急能力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 9008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 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3 评估程序及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应急能力评估包括成立评估工作组、收集资料、实施评估、编制评估报告 4 个步骤。 3.1.2 应急能力评估频次: ——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单位, 每年对应急能力进行一次评估; ——其他单位至少每三年对应急能力进行一次评估。 3.2 成立评估工作组 3.2.1 单位成立评估工作组: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组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员应具备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 3.2.2 单位可聘请有关专家、咨询机构等第三方人员参与评估工作。 3.3 收集资料 收集所需资料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 ——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应急物资 装备清单、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教育培训记录、应急处置记录; ——国内外同行业(领域)事故案例、应急处置经验等。 3.4 实施评估 3.4.1 采用资料分析、现场查验、人员访谈等方式方法实施评估: ——记录、台账、档案每类实际数量小于等于 10 个,全部抽取;每类实际数量大于 10 个,抽取 数量不小于其总数的 10%,且不能小于 10 个; ——在册人数小于等于 10 人,全部抽取;在册人数大于 10 人,抽取数量不少于在册人数的 10%, 1 DB11/T 1581—2018 且不能小于 10 人,并涵盖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管理层、员工层等各个层级人员; ——设备设施抽取覆盖不同类型。同一类设备设施应根据其拥有量(H)按下列要求进行抽取: H<10,全部抽取; 10≤H<500,抽取 10 台(套); 500≤H<1000,抽取 30 台(套); H≥1000,抽取 50 台(套)。 3.4.2 依据表 A.1 所列评估项逐项评分。评估项目按评估细则应扣分的,扣除相应分值;累计扣分的, 该项分值扣光为止。在备注栏说明扣分原因、不涉及项目等。按公式(1)计算应急能力评估分值 S: S S1 1000 .................................... (1) S0 式中: S ——应急能力评估分; S1 ——参评项目实际得分; S0 ——去掉不涉及项目后参加评估项目总分。 3.4.3 依据评估分值 S 将应急能力划分为 5 个等级,见表 1: 表 1 应急能力分级 等级 S 优 S ≥ 900 良 800 ≤ S < 900 一般 700 ≤ S < 800 较差 600 ≤ S < 700 差 S < 600 3.5 编制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3.5.1 按照附录 B 的要求编制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3.5.2 参与评估人员应在应急能力评估报告上签字。 3.5.3 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并督促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落实相关措施建议。 3.6 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要求 对评估发现的突出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专题研究,制定符合以下要求的整改方案: ——有重大缺项、不能满足应对本单位重大安全风险需要的,需制定应急能力发展规划或纳入年度 计划予以完善; ——日常管理存在缺陷的,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提高管理水平。 4 评估内容 4.1 应急组织体系 4.1.1 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4.1.2 建立应急专家组,明确专家入选条件及职责。 2 DB11/T 1581—2018 4.1.3 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4.2 应急救援队伍 4.2.1 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生产规模较小的单位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应急力量不 足的与邻近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4.2.2 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及管理工作。 4.3 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4.3.1 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以及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 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并与政府有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4.3.2 其他单位宜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4.4 应急物资装备 4.4.1 配备: ——配备符合相关标准或文件规定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 ——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与本单位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相匹配。 4.4.2 管理: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台账,且与实物相符; ——通过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等日常管理,保持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性能正常有效。 4.5 疏散通道及安全标志 4.5.1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标志清晰明显。 4.5.2 在危险场所、设备设施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5.3 应急疏散标志、应急灯、风向标等应急疏散指示设施应图案清晰、完好有效。 4.6 应急预案 4.6.1 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符合法律法规、行业及企业要求的应急预案体系。 4.6.2 本单位应急预案与涉及的其他单位及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6.3 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4.7 应急演练 4.7.1 单位综合预案或专项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 4.7.2 依照 AQ/T 9009 评估应急演练,并书面总结。 4.8 教育培训 4.8.1 依据 AQ/T 9008 对主要负责人等应急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4.8.2 定期对员工进行现场处置方案及本岗位应急处置卡教育培训。 3 DB11/T 1581—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见表A.1。 表A.1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 评估 评估内容及要求 项目 分 评估细则 值 1)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 1)未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 负责人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小组; 关负责人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小 建立健全“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及“现 20 组,得 0 分; 场初始应对、部门联动处置”的应急管理 2)未明确应急职责、工作机制的,每发 及响应机制。 现一处,扣 5 分。 2)建立应急专家组,明确专家入选条件 1)无专家清单或专家库,得 0 分; 及职责。 10 2)专家清单或专家库中信息不符合入选 条件、过期等,每发现一处,扣 5 分。 3)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应 急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1)未设置应急管理机构,得 0 分; 20 应急组 不符,每发现一处,扣 5 分。 织体系 4)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且不 (100) 限于: · · · · · · 应急管理; 安全预测预警; 30 1)制度不健全,每缺一项扣 5 分。 变更管理;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宣传教育培训;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5)建立健全与政府有关部门在信息传递、 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社会面控制、紧急 疏散和善后恢复等方面相衔接的安全风 险联控机制。 4 2)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信息与实际 1)未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安全风险联控 20 机制,得 0 分; 2)安全风险联控机制中,每缺一项要素 扣 5 分。 得 分 备注 DB11/T 1581—2018 表A.1(续) 评估 评估内容及要求 项目 分 评估细则 值 1)按规定及安全风险特点建立专(兼) 1)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兼职 职应急救援队伍;生产规模较小的单 应急救援人员,得 0 分; 位,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应 应急救 急力量不足的,与邻近救援队伍签订 援队伍 救援协议。 (50) 2)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训练。 20 分 备注 2)自身应急力量不足未与邻近救援队伍签订救 援协议的,得 0 分。 20 3)及时更新应急救援队伍信息。 得 1)应急救援队伍无定期训练记录的,得 0 分; 2)不会使用装备的,每发现一人,扣 10 分。 10 1)每发现一人信息不实、过期的,扣 5 分。 40 未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得 0 分。 10 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扣 5 分。 1)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以及生产、 应急救 援信息 系统 (50) 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 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单位,应建立应 急救援信息系统;其他单位宜建立应 急救援信息系统。 2)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与政府有关部门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 2)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台账,且 与实物相符。 3)有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记录。 应急物 资装备 (200) 4)监测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 施性能正常有效。 5)员工会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80 20 20 未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每缺一类 扣 5 分。 1)无台账,得 0 分; 2)账物不符,每发现一处扣 5 分。 1)无记录,得 0 分; 2)记录过期,每发现一处扣 5 分。 20 每发现一处失效或存在故障的,扣 5 分。 40 不会正确使用的,每发现一人扣 20 分。 20 装备、设施失效或故障,每发现一处扣 10 分。 6)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救援车辆及通 信、灭火、侦察、气体分析、
DB11-T 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56: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