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5 西 藏 DB54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54/T 0165—2019 红豆草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5 - 09 发布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08 实施 发 布 DB54/T 0165—2019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产地环境条件................................................................................................................................................. 2 5 生产技术......................................................................................................................................................... 2 6 病虫害防治..................................................................................................................................................... 3 7 收获与利用.....................................................................................................................................................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红豆草特征特性...................................................................................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红豆草播量计算........................................................................................................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红豆草常见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 6 1 DB54/T 016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T 1.1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广鹏、白玛嘎翁、魏巍、刘云飞、土登群配、参木友、王敬龙、黄鹏程、孙 建春、刘海金、秦爱琼、秀花、桑旦、鲍宇红、旦增塔庆、周娟娟、夏菲、仁 增旺堆、洛桑塔青。 2 DB54/T 0165—2019 红豆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豆草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利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海拔3900 m以下西藏农区及农牧交错区的红豆草牧草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930 草种子检验规程(所有部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出苗期 50%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 3.2 分枝期 50%植株长出侧枝为分枝期。 3.3 开花期 20%植株开花为开花初期,80%植株开花为开花盛期。 3.4 结荚期 50%植株有荚果出现为结荚期。 3.5 3 DB54/T 0165—2019 成熟期 60%植株种子成熟为成熟期。 3.6 青干草 指收割后经过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能够长期贮存的牧草。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要求。宜选择粘土、砂壤土等土壤类型。 4.2 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5 生产技术 5.1 选种 选择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精选后种子质量应符合GB 6141豆科草种 子质量分级。红豆草的特征及选种详见附录A。 5.2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土块、石子及疪粒、病粒、破粒。选种的方法有风选、筛选和粒选等。 5.3 播种量 收草地每亩的播种量 4kg~5kg 。红豆草每亩播量计算见附录B。 5.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 3cm~5cm 。 5.5 播种期 春播在4月初~5月初、夏播6月底~7月底。 5.6 播种方法 收草田宜撒播、条播,条播时行距 25cm~30cm。 5.7 田间管理 5.7.1 整地 播种前需清理地表杂物、石块等,并进行翻耕,深翻 20cm~35cm为宜。 5.7.2 施肥 4 DB54/T 0165—2019 播种前每亩施有机肥料 1000kg~2000kg ,过磷酸钙 40kg~60kg ,有机肥料要求充分腐熟; 每次刈割后需进行追肥,每亩追肥尿素8kg~10kg。 5.7.3 灌溉 出苗后小水漫灌1次~2次,分枝期灌溉1次。 5.7.4 越冬管理 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8cm~10cm、越冬水在11月初灌溉,返青水在次年3月底进行灌溉。 5.7.5 防除杂草 播种当年,苗期除草2次~3次,在生长季结束前,需留苗过冬,严禁冬季放牧,二龄以上的红豆草 地,每年春季返青前,需要清理田间留茬,耙地保墒。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蚜虫、草地螟、大灰象甲。 6.2 防治方法 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具体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C。 7 收获与利用 7.1 刈割 每年刈割2~3次,一般在开花盛期刈割,正常留茬高度5cm~6cm ,最后一次在生长季结束前25d~ 35d刈割。 7.2 利用方式 青干草、鲜草、青贮(一般与禾本科等其他牧草混合)。 7.3 贮藏 贮藏环境要求通风干燥、防虫防潮防鼠。 5 DB54/T 0165—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红豆草特征特性 A.1 植物学特性 红豆草是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深根型牧草。根系强大,主根粗壮,直径 2cm 以上, 入土深 1~3 米或更深,侧根随土壤加厚而增多,着生大量根瘤。 茎直立,中空,绿色或紫红色, 高 50~90cm, 分枝 5~15 个。第一片真叶单生,其余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 6~14 对或更多,叶背边缘有短茸毛,托 叶三角形。总状花序,长 15~30cm,有小花 40~75 朵,蝶形,粉红色、红色或深红色。荚果扁平,黄 褐色,果皮粗糙有凸形网状脉纹,边缘有锯齿。 A.2 产量及品质特征 红豆草最大的优点是反刍家畜放牧或青饲时不引起臌胀病,是由于红豆草含有较高的浓缩单宁。该 品种开花期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 15.12%,粗脂肪 1.98%,粗纤维 31.50 %,无氮浸出物 42.97 %,灰 分 8.43%,钙 2.08%,磷 0.239 %(拉萨种植测定结果)。 在拉萨引种试验表明:甘肃红豆草亩产鲜草 1.6~2.8 吨。 A.3 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在海拔 3900 米以下的西藏农区及农牧交错区推广。 6 DB54/T 0165—2019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红豆草播量计算 单位面积的具体播种量和密度的确定,应以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则和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利用 方式为依据。为了比较精确的计算出单位面积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播种之前对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率、 种子纯度、种子精度和千粒重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每亩计划播种粒数×千粒重(公斤)×0.01 每亩播种量(kg)= 1000×发芽率(%)×净度(%) 7 DB54/T 0165—2019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红豆草常见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 表C.1 红豆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常用药量 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剂型及含量 (g/ 667m2、mL/亩、 施用方法 稀释倍数) 白粉病 蚜
DB54-T 0165-2019 红豆草生产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2:50: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