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1.040.65 B 20 DB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274—2020 农机农艺融合 大豆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9 - 25 发布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30 实施 发 布 DB4117/T 27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农机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遂平县植物保护检疫站、 汝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阳县农机安全监理站、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驻马店分院、上蔡县 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东亮、王东升、黄成、薛运启、胡海保、孟龙、姚俊祥、李旺堂、段红亮、 赵景云、张智奎、曹俊杰、禹力、范芳芳、张前进、许巧、石媛媛、梁轲轲、姚林蕊、段娟、薛凉。 I DB4117/T 274—2020 农机农艺融合 大豆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术语定义、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田间管理、收 获、农机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机农艺融合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395.1-2009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总则 JB/T 6274.1-2013 谷物播种机 第1部分:技术条件 NY/T 503-2002 《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标准》 NY/T 995-2006 《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要求》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6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免耕播种技术 尽量不耕或少耕,将耕作减少到能够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3.2 深松机械化技术 在不翻动土壤,不打乱耕层结构的情况下,使用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且能 够调节土壤三相比,改善耕层结构,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无 效蒸发损失的新型耕作技术。要求同一地块每2~3年要机械化深松一遍,以改善土壤上下层水、气贯通 条件。 3.3 机械分层施肥 使用分层施肥机械把肥料分别施到不同深度的土层中,是将基肥的大部分施到较深的土层,将少量 肥料施到较浅土层,再结合施种肥,使不同深度的土层中都有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适宜作物不同生 长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这种施肥方法对一些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肥料,如磷肥、钾肥等效果更大。 1 DB4117/T 274—2020 4 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土地选择 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做到不重茬、不迎茬。土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厚、地势较平坦,集中连片,排 灌条件良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地块。 4.1.2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的,适宜驻马店种植的株型紧凑、抗倒、不裂荚、落叶性好、丰产性突出、抗逆性强、 适应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 4.1.3 种子要求 种子纯度≥99 %,净度≥98 %,发芽率≥95 %,水分≤13.5 %,要求抗病性强,籽粒饱满,无病粒。 4.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适时晾晒大豆种子,增强种子活力以提高发芽势和出苗率。 4.2 整地 播种前,一般先进行秸秆还田作业、撒施底肥,耕深25 cm~30 cm,然后用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 耙细耙平,做到上虚下实,保障播种质量;采用免耕播种作业,无需整地,待墒情适宜时直接播种。 4.3 免耕播种 实行免耕播种的地块,如使用全量秸秆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机一般不需要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可直接 进行播种施肥作业,为保证播种质量,一般免耕播种机应进行秸秆还田或秸秆打捆作业,不需要进行耕 整地作业,直接进行播种施肥作业。实行免耕作业的地块,间隔2年~3年深松整地1次,或耕翻整地、 播种—免耕播种交替进行。 4.3.1 适期播种 要抓住麦收后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抢墒早播。一般要求在6月15日前播种,在播种适期内, 土壤墒情差时,有条件地方及时灌溉播种。 4.3.2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环节。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03《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标准》,以覆 土镇压后计算,播种深度3 cm~5 cm,播种深度合格率≥75 %,播后地表平整、镇压连续,要求晾籽率 ≤2 %;地头无漏种、堆种现象,出苗率≥95 %。实行免耕播种的地块,播种时应避免播种带土壤与秸 秆根茬混杂,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播种机在播种时,种肥间距应5 cm~8 cm,避免烧种。施肥深度合格指数≥75 %,种肥间距合格指 数≥80 %,达到地头无漏肥、堆肥现象。 4.3.3 种植密度 2 DB4117/T 274—2020 播种密度依据品种、水肥条件、气候因素和种植方式等来确定。植株高大、分枝多的品种,适于密 度1.2万~1.4万株/亩;植株矮小、分枝少的品种,适于较高密度在1.5万~1.8万株/亩。同一品种,水 肥条件较好时,密度宜低些;反之,密度高些。 4.3.4 播种机具选用 选用带有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等装置的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 等复式作业;或选用全量秸秆覆盖免耕精量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秸秆覆盖等复式 作业。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追肥 在大豆分枝期选用带有施肥装置的中耕机械,结合中耕除草完成追肥作业。 5.2 化学除草 根据草情,选择最佳药剂配方,重点选择杀草谱宽、持效期适中、无残效、对后茬作物无影响的除 草剂,应用雾滴直径250um~400um的横杆式机动喷雾机、高效农业无人航空植保机实施化学除草作业, 作业机具要满足压力、稳定性和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5.3 病虫害防治 大豆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和预报,在防治时选择适宜的药剂,遵循安 全施药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喷杆式喷雾机、高效农业无人航空植保机等植保机械,按照机械化植保技术 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5.4 化学调控 根据化控剂技术要求选用喷杆式喷雾机、高效农业无人航空植保机等植保机械,按照机械化植保技 术操作规程进行化控作业。 5.5 排灌 根据气候与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抗旱排涝作业,播前保证土壤湿度在50 %~70 %,确保播种和出苗 质量。生育期间干旱无雨,应及时灌溉;雨水较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荚期、鼓粒期, 适时适量灌溉,保证大豆水分需求,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采用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或喷灌带进行喷灌作 业。 6 收获 大豆机械化收获的时间应在大豆完熟初期进行,即大豆叶片基本脱落,豆粒变硬,用手摇动植株豆 荚有响声时收获。一般避免雨天收获。 大豆机械化收获可用大豆联合收割机,也可借用小麦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型 号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必须用大豆收获专用割台。一般滚筒转速为500转~700转/分,应根 据植株含水量、喂入量、破碎率、脱净率情况,调整滚筒转速。 收获时要求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田间损失≤3 %,收割综合损失≤1.5 %,破碎率≤3 %。 3 DB4117/T 274—2020 7 农机安全要求 生产所需农机要求应符合GB 10395.1、JB/T 6274.1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 ——驾驶、操作人员应取得农机监理部门颁发的驾驶证,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岗位培训,不断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严禁驾驶、操作人员工作期间饮酒; ——驾驶操作前必须检查保证机具、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性,保证安全信号、旋转部件、防护装置 和安全警示标志齐全,定期、规范实施维护保养; ——机具作业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肥料,彻底清洗容器,防止污染环境; ——驾驶操作前必须认真阅读随机附带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4117-T 274-2020 农机农艺融合 大豆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41: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