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30 CCS B 40 新 4107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4 - 14 发布 2021 - 05 - 14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7/T 48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乡市动物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春花、李春艳、郝晓鹏、李磊、张海珍、高冬冬、陈龙、秦保亮。 I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用鹌鹑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要求、引种、饲料、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出 栏运输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肉用鹌鹑规模养殖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GB/T 36195-201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家禽产地检疫规程.2010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雏鹑 鹌鹑从出雏到21 d为雏鹑。 育成鹑 鹌鹑从22 d到42 d为育成鹑。 4 环境要求 场址选择 4.1.1 4.1.2 4.1.3 4.1.4 4.1.5 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 1.5 m~2 m 的地方,且排水良好、未污染的地区。 应距干线公路和村镇居民点 1 km 以上,并设有围栏和防疫沟,有绿化隔离带。 应距离水源地、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养殖场等 500 m 以上。 养殖场的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应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鹌鹑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1 DB4107/T 489—2021 4.1.6 养殖场区的净道和污道应分开,互不交叉,清粪排污系统良好。 舍内环境要求 鹑舍建筑应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光滑平整,并具备防鸟、防鼠及防虫设施。育雏在头三天内,育 雏室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出壳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为32℃~29℃,第三周 为28℃~25℃。育雏房内温度最低不宜低于24℃。湿度要保持在60%~65%。育雏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 100~160只。育雏室既要保温,又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雏鹑出壳后1~7天,采用24 h连续光 照,以后减少到每天照明14 h~15 h。 5 引种 引进商品雏鹑或种蛋,应选择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 鹑场或者专业孵化厂引进,并经产地检疫合格。 禁止从疫区引进种。 6 饲料 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 GB 13078-2017 的规定。 选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饲料添 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执行。 7 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 采用笼养或平养和笼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温湿度及光照条件 7.2.1 育雏期 育雏期温度、湿度及光照见表1。 表1 育雏期温度、湿度及光照 日龄 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d) (℃) (%) (h) (X) 1~3 39~38 70 24 101 4~7 37~33 70 23.5 51 8~10 32~30 65 19~21 51 2 DB4107/T 489—2021 日龄 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d) (℃) (%) (h) (X) 11~15 29~27 65 14~16 51 16~21 26~24 60 12~13 51 7.2.2 育成期 3 从22 d至出栏的育成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通风量夏季3 m /h~4 3 3 3 m /h,冬季1 m /h~1.5 m /h;光照强度5l x。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 喂料次数和饮水要求 应符合营养要求,饲喂次数和饮水见表2。 表2 饲喂次数和饮水要求 种类 雏鹑 育成鹑 饲喂次数 自由采食或1日龄4次,2~5日龄6~8次 自由采食或每天4次 饮水要求 1~10日龄,使用小型饮水器,饮水器每天清洗2次,消毒1次。 自由饮水不能中断,经常清洗、消毒水 槽。 管理 7.5.1 雏鹑 进雏前检查鹑舍温度、湿度和育雏器温度。进舍后经常检查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食和 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抽样称重,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定期统计饲料消耗及 周龄成活率情况。 7.5.2 育成鹑 7.5.2.1 育雏结束后及时转群,实施公母分群饲养,日粮中可逐渐增加能量饲料比例。 7.5.2.2 从 22~40 日龄的育肥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 22℃~24℃,相对湿度 55%~60%。一般每平 3 3 3 米放养 80~100 只,也可根据气温高低适当增加密度。通风量夏季 3 m /h~4 m /h,冬季 1 m /h~1.5 3 m /h。每日投喂 4 次,每半个月投喂一次直径 1 mm 的细砂粒。 8 卫生防疫 消毒 8.1.1 入口消毒 鹑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和所有经常人员均应经过消毒。 3 DB4107/T 489—2021 8.1.2 舍内消毒 进场或转群前要对鹌鹑舍彻底清洗消毒。饲养期间每周对用具和鹑舍消毒1次,每周带鹑消毒1次。 8.1.3 物品及环境消毒 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对空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定期对喂料器、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场区、道路及舍周环境每2~3周消毒一次,下水道、污水池、排粪坑每月消毒1次。 兽药的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NY/T 5030有关要求。 免疫接种 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见表3。 表3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程序 日龄/周龄 疫苗 用法 1 d 马立克氏病 HVT 活苗 颈部皮下注射 7 d 新城疫�系冻干苗 饮水、点眼或滴鼻 10 d 高致病禽流感疫苗 皮下注射 粪便和病死鹌鹑的处理 粪便按GB/T 36195-2018要求处理,病死鹌鹑应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进 行无害化处理。 9 出栏和运输 出售前要按照《家禽产地检疫规程》规定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上市。 饲养 6 周龄左右或达到品种规定的出栏体重标准,即可上市销售。 出栏前至少提前 6 h 停喂饲料,抓鹑、装笼、搬运、装卸动作应轻。 运输设施设备应经清洗和消毒处理。 10 档案与管理 每批鹌鹑都应有准确完整的记录资料。内容包括引种购雏、日龄、喂料量、死亡数、存栏数、温 度、湿度、免疫记录、兽药使用、销售台账及其它饲养记录等。 所有资料记录应妥善保存两年以上。 4 DB4107/T 489—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技术明白纸 A.1 环境要求 A.1.1 场址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1.5 m~2 m的地方,且排水良好、未污染的地区。 应距干线公路和村镇居民点1 ㎞以上,并设有围栏和防疫沟,有绿化隔离带。应距离水源地、屠宰场及 其他畜牧养殖场等500 m以上。场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管理区、生活区应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鹌鹑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养殖场区的净道和污道应分开, 互不交叉,清粪排污系统良好。 A.1.2 鹌鹑舍环境要求 鹑舍建筑应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光滑平整,并具备防鸟、防鼠及防虫设施。 育雏在头3 d内,育雏室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出壳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为 32℃~29℃,第三周为28℃~25℃。育雏房内温度最低不宜低于24℃。湿度要保持在60%~65%。育雏适 宜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60只。育雏室既要保温,又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雏鹑出壳后1~7 d,采用24 h连续光照,以后减少到每天照明14 h~15 h。 A.2 引种 引进商品雏鹑或种蛋,应选择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鹑 场或者专业孵化厂引进,并经产地检疫合格。 A.3 饲料 饲料和饲料原料选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应按《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执行。 A.4 饲养管理 A.4.1 饲养方式采用笼养或平养和笼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A.4.2 温湿度及光照条件,育雏期39℃~24℃,育肥期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 3 3 3 3 通风量夏季3 m /h~4 m /h,冬季1 m /h~1.5 m /h。喂料次数和饮水自由采食或每天4~6次。 A.4.3 雏鹑进雏前应检查鹑舍温度、湿度和育雏器温度,经常检查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 食和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抽样称重,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定期统计饲料消 耗及周龄成活率情况。仔鹑实施公母分群饲养,从28 d开始可采用限制饲养等技术措施。种鹑6~7周龄 转入种舍,公母配比为1:2~1:3,逐渐更换为产蛋期饲料。育成鹑实施公母分群饲养。从21~40日龄的 育肥期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0%。一般每平米放养80~100只,也可根据 气温高低适当增加密度。 A.5 卫生防疫 5 DB4107/T 489—2021 鹑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和所有经常人员均应经过消毒。每周对用具和鹑舍消毒一次, 每周带鹑消毒1次,消毒时不得有鹑蛋。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对空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按规定进 行重大动物病种免疫。粪便、污水的处理用符合国家要求,病死鹌鹑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A.6 出栏和运输 出售前要按照国家规定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上市。饲养6周龄左右或达到品种规定的出栏体重标 准,即可上市销售。出栏前至少提前6 h停喂饲料,抓鹑、装笼、搬运、装卸动作应轻。运输设施设备 应经清洗和消毒处理。 A.7 档案与管理 每批鹌鹑都应有准确完整的记录资料。内容包括引种购雏、日龄、喂料量、死亡数、存栏数、温度、 湿

pdf文档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1 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2 页 DB4107-T 489-2021 肉用鹌鹑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41: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