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20 DB3308 B 31 浙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5 - 26 发布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06 - 26 实施 发 布 DB3308/T 040—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衢州市中药材产业协 会、浙江农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昕、舒慧云、周爱珠、朱卫东、胡润淮、孙媛、程萱。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I DB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叶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种苗生产、栽培管理、采收与产地初加工、贮 藏与运输、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衢州市区域内三叶青生产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三叶青 三叶青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民间称 金线吊葫芦。以地下块根入药。用于治疗高热、肝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三叶 青种植三年以上成熟后,取其地下块根药用。 3.2 母本株 生长健壮、品质优良,作为采集插穗,繁殖种苗的植株。 4 产地要求 土壤环境、灌溉水质、环境空气应符合: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 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要求。 4.1 容器种植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呈微酸性、排水良好、气候湿润的毛竹林、油茶林、板栗林等成熟林地。在 已抚育间伐后的中龄林或近熟林,林分郁闭度 0.6 左右的林下种植最佳。宜选择平均气温 15℃-25℃, 年降水量 700 mm 以上,海拔在 200m-500m、空气相对湿度在 75%以上的阴坡林下地块种植。 4.2 大田种植 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海拔在 200 m~600 m、年均温在 15℃~28℃之间的高畦、利于排水的熟化 1 DB3308/T 040—2018 梯田,禁选低洼排水不良、连片、雨季易积水的平原区域水田。 5 种苗生产 采用扦插育苗方法。一般在3~6月、8~9月进行。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力较高的农田作为 育苗基地。 5.1 插穗选取及处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叶青二年生植株,将藤条剪成 15 cm 左右的插穗,1 个插穗必带 2~3 个腋芽。扦插前用生长激素 IBA500mg/L+70%甲基托布津粉剂 500 倍液整段浸 1 min 处理,将插穗顺 腋芽生长方向倾斜扦插。 5.2 扦插基质 深翻碎泥,整平床面,施用 60~80 kg/亩钙镁磷肥和 600 kg/亩腐熟有机肥,适量撒些生石灰, 床面上铺一层 2 cm 左右厚的细土。 5.3 苗期管理 5.3.1 遮荫 扦插前架好遮荫棚架,覆盖遮光率60%~70%的遮荫网。 5.3.2 保湿 扦插后在穴盘上架好塑料拱棚,保持塑料棚内温度 20℃~30℃和湿度60%~80%。 5.3.3 施肥 插穗基部有根原体出现后,每半个月叶面喷施0.25% 磷酸二氢钾。 5.3.4 炼苗 扦插2个月~3个月后,适当延长通风和提高光照,以提高种苗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5.3.5 出圃 扦插5个月以上,株高15cm以上方可出苗。 5.3.6 壮苗标准 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叶片嫩绿或翠绿。 6 栽培管理 6.1 大田栽培 6.1.1 整地做畦 翻耕前,将有机肥或充分腐熟农家肥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施腐熟栏肥或专用有机肥400kg/亩或三元 复合肥(N:P:K=12:18:21)50kg/亩,然后深翻30 cm以上,细碎耙平土壤。田垄宽65 cm~70 cm、高 2 DB3308/T 040—2018 20 cm~25 cm,垄沟宽 25 cm~30 cm、深12 cm~15 cm。畦之间开排水沟,使沟沟相通,排水良好。 6.1.2 定植 4 月上旬~5月下旬或 10 月中旬~11 月下旬,即可移栽。株距 30 cm、行距 25 cm~30 cm 定植。 压实插穗,浇定根水。 6.2 容器栽培 6.2.1 容器选择 选择直径 18cm~25 cm,高25cm~30 cm 的容器。每袋栽 2~3 株,根据林的疏密度和坡度确定栽 培密度,一般 2000~3000 袋/亩。 6.2.2 基质装袋 栽培基质分三种:50%园土+20%泥炭+20%腐熟栏肥;专用有机肥+5%磷肥+5%草木灰;三元复合肥 (N:P:K=12:18:21),可放适量茶籽饼或茶籽壳。配置好的基质装入容器中,装至袋口拍平即可。按照 2 只袋一排排列在种植畦上,均匀摆放在林下。 6.2.3 定植 4 月上旬~5 月下旬或 10 月中旬~11 月下旬定植。定植后保持遮荫通风,浇透定根水。 6.3 栽后管理 6.3.1 设施准备 在定植前,覆盖透光率60%~70%的遮荫网,海拔越高,遮荫率越低。 6.3.2 浇水 定植初期,3 d~5 d 浇水一次,保持地面湿润,不积水。 6.3.3 补苗 定植后应加强幼苗管护,定期检查,如发现死苗缺株,要及时补植,确保成活率达 85%以上。 6.3.4 除草 除草结合中耕培土,幼龄期每年 5 月~11 月人工除草 2 次~3 次。1 年后每年人工除草 1 次, 不伤根、不压苗。不使用化学除草剂,切勿用锄头。 6.3.5 施肥 以有机肥、草木灰为主,尽量少用化肥。每年追肥 2 次,第 1 次在 2 月~3 月植株抽芽前,第 2 次在 11 月~12 月块根膨大期,三元复合肥(N:P:K=12:18:21)15 kg/亩,用水溶解后灌根。 6.3.6 搭架引蔓 当藤蔓长到 40 cm左右,插入竹竿将藤蔓引向树干。 6.3.7 防灾 3 DB3308/T 040—2018 避免栽种在冻害发生频率较高的高海拔林区,若遇极端低温雨雪灾害天气,可覆盖枯枝落叶、稻草 等,也可用地膜覆盖地面,及时排水并除去地膜上的冰雪。长时间的太阳光直射下三叶青也不易存活, 在春末、夏季、秋初应遮挡 70%~85%的光照,秋后及冬季和初春时节则需稍高的光照度,可只遮阴35% 左右。 6.4 病虫害防治 6.4.1 主要病虫害 春夏季雨水过多时,没有做到及时排水,造成田内大量积水,可能引发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根 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及虫害蛴螬等。 6.4.2 防治原则 坚持贯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环保方针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做好三叶青病虫害的预防预报工作,提高防治效果,将病虫害危害 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必须施用农药时,应选用最小剂量和高效、低毒、低残留且残留期短农药。禁 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 6.4.3 农业防治 采用优良品种,按本标准生产。加强生产场地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合理灌溉,科学施肥,适时通 风、降湿。 6.4.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粘虫黄板等诱杀害虫、用防虫网隔离。 6.4.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采用稀释300~500倍的竹醋液防病避虫,采用信息素等诱杀害虫。 6.4.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GB/T 8321和GB 4285的规定执行。选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 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 及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见附录 A。 6.4.7 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 推荐防治方案参见附录 B。 7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7.1 采收时间 三叶青种植3 年后,植株颜色呈褐色,块根表皮呈金黄色或褐色时可采收,可在晚秋或初冬采挖。 7.2 采收方法 采收前浇洒少量水,保证土壤疏松,挖取块根,除去泥土,洗净。 4 DB3308/T 040—2018 7.3 初加工 取三叶青地下块根,除去杂质、洗净、可切片鲜用或切厚片干燥。 8 贮藏与运输 8.1 贮藏 清洁无异味,远离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通风、干燥、避光、配有除湿装置,并具防虫、 鼠、畜禽的措施。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定期检查,发现变质,应当剔除。 8.2 运输 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途 中应防雨、防潮、防暴晒。 9 档案管理 生产单位应记录完整、真实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生产管理记录。生产管理记录包括投入品的品种、 生产企业、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使用时间,种植管理操作的时间、方法,采收与初加工的时 间、方法、操作人员等。档案保存不少于 2 年。 10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三叶青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C。 5 DB3308/T 040—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 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氟虫腈、甲基对硫磷、对 硫磷、久效磷、磷铵、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 锌、硫线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 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毒死蜱、三 唑磷等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除草剂。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第199号、第274号、第1157号、第2032号,“关于进一步加 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2013]208号)。 6 DB3308/T 040—2018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三叶青病虫害的推荐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剂型 用药量及施药方法 霜霉病 多菌灵可溶性粉剂 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保持通风。并用 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 600~1000 倍液喷洒叶片,连 续喷洒 3 次。 根腐病(烂根病) 甲基托布津可溶性粉剂 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发病初期用 1%硫酸亚铁液或生石灰施在病穴内进行消毒,或用 50%甲基托布津可溶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液喷施,7d 喷 1 次,连续 2~3 次。发病后及时拔除 病株,用硫酸铜 0.2%浓度的溶液浇灌病区。 茎腐病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退菌特 发病

pdf文档 DB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1 页 DB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2 页 DB3308-T 040-2018 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 衢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3:35:5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