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81.040.30
CCS Q 34
T/ZZB 2870—2022
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Electrochromic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2022 - 12 - 08发布 2022 - 12 - 3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 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870—2022
I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分类与结构型式 ................................ ................................ .... 1
5 基本要求 ................................ ................................ .......... 2
6 技术要求 ................................ ................................ .......... 2
7 试验方法 ................................ ................................ .......... 5
8 检验规则 ................................ ................................ .......... 7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 8
10 质量承诺 ................................ ................................ ......... 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870—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义乌市艺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阳新材料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宁波市
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贞虎、胡克银、胡珊珊、邓小辉、陈旭文、杨晓明、胡颢铧、张金龙。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郑培。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870—2022
1 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结构型式、基本要求、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 通过外加电场作用 ,使车辆后视镜在眩目光强和环境光强发生变化时能自动调节反射
率的玻璃镜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614 —2009 平板玻璃
GB 15084 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6422.3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GB/T 276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QC/T 947 —2013 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QC/T 94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与结构型式
4.1 分类
按照产品镜面曲率半径分:
a) 平面镜片;
b) 曲面镜片。
4.2 结构型式
镜片由两片玻璃构成,分为四个表面(见图 1):
——第一表面:第一片玻璃中朝向观察者的外层表面(镜面);
——第二表面:第一片玻璃的反面表面,表面用透明导电涂层覆盖;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870—2022
2 ——第三表面:第二片玻璃中朝向观察者的表面,表面被导电涂层及 /或反射涂层覆盖;
——第四表面:第二片玻璃的反面表面,镜片的背面。
图1 镜片结构示意图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应采用三维造型设计软件对镜片造型进行设计和优化。
5.1.2 应采用光学设计软件对镜片膜层进行设计,模拟实现产品的光学性能优化。
5.2 原材料
5.2.1 应采用光学性能不低于 GB 11614—2009中一等品规定的平板玻璃。
5.2.2 应采用在破坏性试验 -40 ℃~95 ℃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功能失效的高分子变色材料。
5.2.3 应采用在温度 121 ℃饱和蒸汽压 14 psi~18 psi情况下不会密封 失效的密封胶。
5.3 工艺装备
5.3.1 应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全自动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并通过光学传感器在线监测使镜面反射率波
动控制± 2%以内。
5.3.2 应采用可编程异型玻璃开料机,镜片轮廓尺寸公差控制在± 0.2 mm。
5.3.3 应采用超声波玻璃清洗工艺,超纯水电阻率大于 15 MΩ。
5.4 检验检测
5.4.1 应具备反射率检测仪器、高压加速老化试验箱、耐冷热冲击箱、耐久性试验箱等设备。
5.4.2 应对反射率、反射率变化时间、高压加速老化寿命、耐高低温性、反射率变化耐久性等性能进
行检测。
6 技术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870—2022
3 6.1 外观
6.1.1 断电状态下镜片外观缺陷种类及要求应符合表 1规定,通电状态下应符合 表2规定。
表1 断电状态下缺陷种类及要求
序号 缺陷种类 缺陷描述 要求
1 污点 圆形或椭圆、不反射、有色的斑点 a 每个镜片允许 1处直径≤ 1.0 mm的污点。如多于一处
斑点,斑点间的最小距离应≥ 25.4 mm。直径<0.2 mm
的污点忽略不计
2 气泡 圆形或椭圆的、不反射、无色的斑点b 每个镜片允许 1处缺陷直径≤ 0.5 mm的气泡。直径 <
0.15 mm的气泡忽略不计
3 银色/亮点 任何形状的、有反射性的斑点c、d 每个镜片允许三处直径≤ 0.8 mm的银色/亮点。 直径 <
0.15 mm的银色/亮点忽略不计
4 线性杂质 条形, 嵌于镜片第二和第三表面之间的纤
维物质e 每个镜片允许 3处长≤0.2 mm 、宽≤5.0 mm的线性杂
质
5 圆形杂质 卷曲条形, 嵌于镜片第二和第三表面之间
的纤维物 质f 每个镜片允许 3处直径≤ 0.8 mm的圆形杂 质。直径 <
0.15 mm忽略不计
6 划痕 镜片上无色或白色或深灰色的划痕 每个镜片允许 3处宽≤0.2 mm、长≤30.0 mm的划痕
a 此分类包含:内含物、薄屑、凹点和外来碎屑和斑点。例如:污垢、尘埃等。
b 包含玻璃加工过程中的缺陷。例如:气态内含物和气泡。
c 该缺陷表现为“星状”或“闪光物 。
d 包含玻璃碎片 /薄片和玻璃粉沫。
e 该缺陷表现为无反射性的细长的线形 。
f 该缺陷表现为无反射性的自然闭合的条形。
表2 通电状态下缺陷种类及要求
序号 种类 缺陷描述 规格标准
1 慢变色点及慢褪色点 圆状、椭圆状、条状或比镜片其他部
分颜色变化慢的或褪色慢的斑点。 每个镜片允许 2处缺陷,每个缺陷之间的距
离大于25.4 mm。如颜色变化在 60 S以内范
围≤5.0 mm、且颜色均匀,符合要求。
6.1.2 镜片基材玻璃边缘应平滑,不应有棱角等缺陷。边缘破裂时不应有切口,符合图 2中(1)的要
求。如边缘破裂如图 2中(2)所示,应符合表 3中边缘残缺碎片容许度。
图2 镜片边缘破裂示意图
(1)
T-ZZB 2870—2022 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05 00:27: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