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647434.7
(22)申请日 2021.12.2 9
(71)申请人 天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00409 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园区华信
道6号
(72)发明人 李超 唐雪娇 邵兴建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1
专利代理师 郑乘澄
(51)Int.Cl.
H01M 10/0525(2010.01)
H01M 10/42(2006.01)
H01M 4/525(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
锂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
去离子水为溶剂, 将可溶性铁源、 锂源和碳源混
合制浆, 其中, 所述锂源与铁源的摩尔比为(5 ‑
20):1, 所述碳源占材料总质量的0.8% ‑12%;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浆料在惰性气体中雾化
喷出;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前驱体进行二次烧
结得到补锂剂Li5FeO4, 其中, 第一预设升温速度
为5‑10℃/min, 第一烧结 温度为200‑500℃, 第一
烧结时间为4 ‑10h; 第二预设升温速度为8 ‑10℃/
min, 第二烧结 温度为500 ‑1000℃, 第二烧结时间
为8‑40h。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用的补锂剂Li5FeO4能够克服富锂材料导电性不
足的缺陷,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可 以有效弥
补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损失。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4497694 A
2022.05.13
CN 114497694 A
1.一种制造锂离 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的铁源、 锂源和碳源混合, 加入去离子水中, 持续在氮气氛围下, 搅拌制成
浆料, 其中, 锂源与铁源的摩尔比为(5 ‑20):1, 以铁源、 锂源与碳源的总质量为基准, 碳源 所
占质量为0.8%‑12%, 固含量维持在3 0%‑60%;
(2)通入氮气氛围下, 将浆料在喷雾 干燥机经雾化喷出, 得到前驱体;
(3)制得的前驱体置于烧结炉中, 在惰性气体条件下, 首先以第一预设升温至第一烧结
温度进行烧结, 然后以第二预设升温至第二烧结温度进行烧结;
(4)烧结后随炉冷却至25℃, 过筛形成最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在转速为 40‑100r/min, 搅拌40 ‑100min制成浆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控制在20 0‑300℃, 出风温度控制在90 ‑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
烧结前预通惰性气体0.5h, 确保无氧环境, 气流量控制在0.3 ‑0.4L/h; 第一预设升温速度为
5‑10℃/min, 第一烧结温度为2 00‑500℃, 第一烧结时间为4 ‑10h; 第二预设升温速度为8 ‑10
℃/min, 第二烧结温度为5 00‑1000℃, 第二烧结时间为8 ‑4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
筛网目数为325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源为
氯化铁、 溴化铁、 硫酸铁、 碘化铁、 氟化铁、 硝酸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锂源为氢氧化锂; 所
述碳源为聚乙烯吡络烷酮。
7.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 方法制得的制造锂离 子电池用的补锂剂。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497694 A
2一种制造锂离 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具体 涉及一种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Li5FeO4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夺走来自正极的锂离子,
并在负极表面还原分解生成电解质相界面膜(SEI)。 形成SEI膜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因此会
永久性的消耗来自正极的Li+, 降低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循环效率(ICE), 进而降低锂离子电
池的能量密度。
[0003]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初始不可逆容量损失的问题, 提高电池的首次效率, 技术人
员开发了补锂技术, 通过补锂的方式在电极材料中添加 额外的锂源, 来补偿初始循环过程
中SEI膜形成造成的活性锂损失。 目前的补 锂技术分为正极补 锂和负极补 锂。 负极补 锂包括
锂箔补锂、 金属锂补锂、 硅化锂粉补锂及电解锂盐水溶液补锂等技术, 涉及金属锂的使用,
操作困难, 成本较高。 相比较, 正极补锂具有简单易操作和成本较低的优点。 目前已经报道
的正极补锂添加剂包括 富锂化合物、 二元锂化 合物及基于转 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 料。
[0004]Li5FeO4是一种富锂化合物类的正极补锂添加剂, 理论比容量高达867mAh/g, 每摩
尔Li5FeO4可释放5摩尔的锂离子到负极。 Lu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8,340(1):
549‑555),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5FeO4材料, 在2.75 ‑4.5V电压范围内产生了高达
665mAh/g的补锂容量。 将Li5FeO4和NCM以1:10的比例混合制备电极, 再将该混合电极与硅氧
负极组装成NCM ‑LFO/SiO全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结果表明放电比容量增加了28mAh/g, 首
次库伦效率由90.94%增加至98.93 %。 Su等(Journ al of Power Sources,2016,324:150 ‑
157), 以LiOH ·H2O和Fe2O3为原料通过 固相法合成Li5FeO4材料, 补锂容量约700mAh/g, 添加
7wt.%Li5FeO4的LiCoO2|硬碳全电池的可逆容量增加14%, 能量密度提高了10%, 循环 性能
也得到改善, 全电池循环50次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从不到90%提高到高于95%。 然而, 添加
Li5FeO4的LiCoO2正极的合浆、 涂覆等过程均需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故Li5FeO4的环境稳定性
有待提高。 此外, Carlos等(Topics in Catalysis,2019,62:884 ‑893), 利用Li2O和Fe2O3固
相反应成功合成Li5FeO4。 Hirano(Solid State Ionics,2005,176:2777 ‑2782)等, 使用Li2O
和ɑ‑Fe2O3作为原材料,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法以高温和低温两种形式合成了Li5FeO4。 首先将
Li2O和ɑ‑Fe2O3混合后压制成直径为8mm, 厚度为5 ‑8mm的片剂, 然后在充满N2气流的电炉中
以不同的温度进 行加热。 高温形式的加热制度, 是以900℃加热片剂, 放置液氮中进 行冷却,
然后放置60℃烘箱中进行干燥; 对于低温形式, 以700 ‑900℃加热片剂, 并随炉冷却。
Okumur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4,2:11847 ‑11856)等, 采用LiOH ·H2O
(99%)和FeC6H5O7·nH2O作为起始原料, 通过固相反应成功合成L i5FeO4。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725576A公开了一种碳包覆富锂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该方法将铁源与锂源混合, 烧结后得到富锂氧化物Li5FeO4, 然后将Li5FeO4粉碎后与
碳源混合, 烧结后得到碳包覆富锂氧化物复合材料。 该方法制备的碳包覆Li5FeO4能够克服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4497694 A
3
专利 一种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的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1:20上传分享